“現在家電售后服務有點亂,隨便修一修就亂要價!”昨日,宋女士向記者講述了她不愉快的家電維修經過。不久前,宋女士家里的電視出現了偏色和圖像變形的問題,電視機已經用了多年,早過了保修期,可是為了有把握一些,她還是給售后服務中心打了報修電話。發現維修中心的聯系電話打不通,為何更好的收看奧運會比賽。她就聯系了一家家電維修部想盡快把電視修好。
宋女士對記者說,維修人員很快來到她家,簡單檢查了一下后,把電視機外殼打開換了一個小配件。“這就修完了?”宋女士看得目瞪口呆。“對,修完了,你交50元錢維修費吧。”維修人員邊收拾工具邊報價,收錢后就走了。可電視看了幾天后,發現偏色和圖像變形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她又和維修部聯系,維修人員說電視機老化嚴重,如果進行全面維修,費用將比較貴,否則就已沒有維修的必要了。宋女士聽后十分生氣,但又無可奈何。
和宋女士一樣,在家電售后服務上吃虧的張先生抱怨的則是配件要價太貴。“一個電動車的充電器以舊換新就要60元錢!你想講價,根本沒人搭理你。張先生走訪了幾家賣電動車充電器的商家,發現充電器的品牌很多,價格比價便宜,但質量如何,他自己心里也沒有底,不敢買 。只好又回到電動車專賣店,人家說了,這種牌子的電動車就得配這個規格的充電器,你愛換不換!”張先生說起前幾天自己在售后服務中心碰的釘子,十分氣憤。
維修收費沒有標準,配件定價也沒有標準,混亂的家電售后服務市場讓消費者十分頭疼。“現在售后服務各個品牌都是各干各的,沒有什么標準,確實有點亂。”在家電售后服務中心工作了5年之久的趙先生談起業內的情況,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他告訴記者,家電維修成本低、報價高、使用配件不能保真,這些都是家電維修行業存在的問題。家電維修時,經常需要更換一些配件,而原廠生產的配件和小廠仿冒的配件差價能在十倍以上。有些仿得比較好的配件除非是專業人士否則很難分辨,所用配件的保真方面往往容易出現問題。
趙先生說,在維修收費方面,每家售后服務中心也都不一樣。像他所在的這家售后服務中心,開殼檢測是不收費的。但是,有的售后服務中心,給家電開殼檢測每次都要收30到50元不等的“開殼費”。“這筆錢到底該不該收,應該收多少,也沒有什么明確的說法。有的維修中心為賺錢把小毛病說成大毛病,這個件要換,那個件也要換,讓消費者多花冤枉錢。”
市消協人士向記者介紹說,消協接到過不少關于家電售后服務的投訴。這些投訴涉及的問題大都是配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是“質次價高”。 消協將根據情況和相關部門一起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要自己擦亮眼睛,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