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廈華已經初步建立起廈華內部管理體系,爭取年內扭虧,擺脫退市的危險。
扭轉內部流程
華映2006年收購廈華控股權后,要求廈華一年內把內部流程“扭轉過來”。廈華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李永李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廈華原來的財務管理系統、報價系統、決策分析系統、生產調度物料管理系統等,全部都轉換過來了。
以預測系統為例,原來廈華的流程是,海外部提供市場預測信息,制造部據此適當調整,然后下訂單給屏供應商,到貨后制造部組裝成平板電視。由于預測不準確,往往產生大量庫存,而面板價格波動很大。現在廈華加大客戶端控制,將預測得準的列為VIP客戶,按其三個月進度來下屏訂單,使物料利用率提高10%。
集中兵力打差異化市場 初嘗上下游整合甜頭
李永介紹說,廈華目前還沒有大到可以與日韓企業正面相拼,只能集中兵力打差異化市場。在奧運期間,澳大利亞開播高清電視,廈華的產品被搶購一空,當地商家還大量追加訂單。事實上,在兩三年前,廈華就專門為澳大利亞市場研發了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
今年上半年,液晶面板的價格雖然一度上漲,但廈華從大股東華映獲得下半年可能跌價的預測信息,盡可能地把庫存清掉,避免了產品跌價損失。
李永同時表示,由于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廈華內部管理體系的調整又剛剛耗費了一些資源,新的生產基地尚未完工,08年遷到新工業區的計劃無法實現。而大環境不好也影響到廈華的海外市場,美國市場大尺寸液晶電視銷量下降,而廈華的優勢恰恰在大尺寸上,李永稱目前要把手頭的訂單做好,擴張是下一步,大環境不好時首先要生存下來。
08年5月,廈華電子份發布的08年一季報顯示,廈華電子第一季度營收8.85億元,凈利潤為虧損6442.53萬元。在“大環境不好”時,扭虧變得異常艱難,從2006年開始,廈華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廈華已經帶上了“﹡ST”的帽子,面臨退市風險。而同時廈華平板電視銷售額接近公司收入的七成,出口的比例又占到公司總銷售額的七成,廈華2008上半年表現如何,需廈華公布半年報才可知曉,而達到扭虧,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
背景資料:
廈華電子于2006年8月引進臺灣地區的上有液晶面板廠家——“中華映管”作為戰略投資者。2007年5月,成為廈華第一大股東的中華映管,派遣王焱元、呂鏡松、張鏡源等人空降廈華電子,重組高層管理團隊。此前長期在臺灣中華映管股份總部及其馬來西亞、福州等地子公司任職的呂鏡松正式出任廈華電子總經理。
據了解,自中華映管重組廈華電子董事會之后,先后有原廈華電子總裁謝思瑜、原董事會秘書林旦旦等多名高管去職。8月16日,副總經理魏自力土地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