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海信改革開放30年座談會上,海信集團黨委副書記郭慶存介紹了海信40年來的發展歷程及改革開放30年來海信取得的成就,同時回答了記者對目前行業關注度較高的家電代工、家電召回等問題的提問。
質量過硬的代工工廠值得尊敬
面對記者對目前行業內關注度較高的家電企業代工的問題,郭慶存表示:家電代工未必就意味著產品質量存在問題,對于很多企業來講,選擇質量過硬的代工企業也是節省成本,提升企業經營效益的一種手段。但面對目前代工市場上存在的魚龍混雜的現象,郭慶存也表示,對電子產品來講,最重要的環節即在檢測環節,但這個環節又恰恰是高成本、高價值的投入卻不增值的壞節,正規家電生產企業會在這個環節上下大功夫,比如海信的產品,在設計完成后首先要通過小批量的生產部分測試機型,在高濕、高溫、高空跌落等環境下進行破壞性試驗,通過對產品安全性能、使用壽命,抗摔擊能力等多方面的測試,從中尋找設計問題,再進行技術革新,這樣經過多個檢測環節后,才可進行批量生產。但對于很多代工企業,這個環節都是被省略的,所以才造成了目前“代工”成為產品質量差的代名詞。郭慶存表示:真正質量過硬的代工工廠是值得尊敬的。
科技立企 實現產業鏈拓展
在講述海信40年的發展歷史上,郭慶存始終強調科技是海信的立企之本,在1982-1983年,海信通過自主研發國內22寸彩電時顯示出的突出的研發能力,海信在1984年才有機會引進日本松下技術和設備,從而踏上了市場發展之路。在此之后,海信始終以科技作為發展之本,特別是2005年海信研發出第一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實現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打破國外對電視機芯片的壟斷,而2007半年海信開工投產的中國彩電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及近期推出的第一款LED背光液晶電視,又將海信推向了電視產業的前沿。近幾年來,海信通過對電視、冰箱、空調、智能交通等各個領域進行點的突破,實現了對產業鏈進行拓展延伸,“科技立企”保證了海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次次勝出并發展壯大。
兩次取得海外冠名權 進軍國際高端市場
在談及海信的國家化道路上,郭慶存介紹說,在繼7月份成功冠名澳網賽事體育館,成為第一個冠名國外體育館的中國企業以后,在不久前,海信又冠名以色列國家足球隊出征2010年南非世界杯,再次成為第一個贊助國外足球隊的中國企業。通過兩次對海外冠名權的搶奪,海信通過擴大在澳洲及歐洲的影響,向國際高端市場挺進。郭慶存說,海信目前在海外市場特別是以色列市場取得的成功經驗將被復制到其他國家,力爭在2010年在海外建立15-20個重點市場。
據悉,目前,海信產品銷往東南亞、中東、非洲、歐盟、美洲、澳洲等的94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南非、意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荷比盧、香港、澳洲、北非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公司和銷售機構,在南非、匈牙利、法國設立了三個海外生產基地。近年來,通過高端品牌推廣活動取得的階段性成功,海信正向全球化知名家電品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