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9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在成都開幕,集中展示西部大開發和高新技術發展等方面的成果。作為中西部惟一的彩電企業,長虹展出了覆蓋面板、芯片、軟件以及數字電視解決方案的全線產品。
專家指出,這意味著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初具面板、模組和整機的一體化設計與制造能力,彩電產業振興“路線圖”已浮出水面,在全球的綜合競爭力將得到質的提升。
通吃多平板顯示技術
在平板電視時代,中國彩電產業飽受“缺屏”困擾。如果沒有多類別顯示屏幕的研發能力和儲備,中國彩電產業的風險依然是很高的。
在國內企業中,長虹的平板顯示器件戰略是最清晰的。目前,長虹等離子屏已實現量產,裝備“中國屏”的歐寶麗等離子上市銷售。通過整合國內外科研與產業資源,長虹具備了進行等離子技術和產品標準體系升級換代能力。隨后,長虹順流而下切入液晶模組領域,首期將建設4條玻璃基板與背光模組組裝制程生產線,實現在液晶模組的深度布局。
此外,長虹還在進行未來顯示技術的儲備,在成都興建了中國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的OLED屏生產線,掌握了OLED研發及量產的核心技術。以上三者構成了長虹清晰、科學的平板電視戰略,無論需求的天平向哪邊傾斜,長虹都將成為大贏家。
夯實一體化設計制造平臺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家電業面臨著海外出口受阻、內需不旺等嚴峻形勢。對中國彩電業來說,要掌握產品定義權就必須實現一體化制造,形成從產品自主規劃—面板自主提供—芯片、軟件、電路、結構自主設計—整機自主制造的完整工業創新體系。
目前,長虹已在等離子和液晶電視兩大領域,通過屏、模組兩大關鍵部品以及芯片、軟件、結構、電路四個層面的系統性技術整合實現了一體化設計與制造。在芯片方面,長虹成功研制出數字音視頻處理SoC(System-on- Chip,片上系統)芯片,建成超大規模芯片設計及測試平臺。在軟件方面,長虹擁有兩支頂級專業嵌入式軟件的設計團隊,嵌入式軟件平臺及關鍵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通過一體化設計、制造,中國彩電企業具備了完整的產品定義能力,有效地發揮了產業協同效益,對內實現產品標準化,對外實現產品差異化。
搶占數字電視標準高地
當前,數字電視已成為全球電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10年我國的數字電視接收機市場規模將達到2050萬臺。
為突破國外企業對數字電視標準的限制,從上世紀90年代起,長虹開始向數字電視領域發展,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制定和推廣,至今已形成將IP技術、數字版權技術、AVS編解碼技術等能力,具備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電視方案和集成能力,同時還主持參與了多項數字電視標準的制定。
在數字電視技術標準方面,長虹積極參與面向互聯網存儲的AVS編解碼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有效解決了知識產權問題。制定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接口內容保護標準——UCPS標準。
目前,長虹已研發出畫質提升芯片、6500K護眼模式、有線電視的全景模式等最佳視覺感觀顯示技術。同時,長虹的產品均經過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設計和分析、可靠性實驗、軟件測試、電子元器件控制5個平臺進行檢測,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可靠性。
另外,長虹的數字電視傳送系統處于業內領先水平,成為中國最大的數字機頂盒供應商,市場占有率排名國內第一,產品成功應用在京東方車載移動終端CAS移植、萬利達車載移動終端CAS移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