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的方向沒有變,但是消費者的選擇卻在變”,談到國慶黃金周期間國內彩電市場的銷售情況,國美電器的一位資深銷售員不無感慨的向筆者表示。
據悉,在國慶期間國美家電賣場家電產品銷售規模較去年增加將近80%,其中半數增幅來自于平板彩電產品。彩電產品是國慶家電市場最暢銷的產品之一,加之其單價往往比較高,因此在銷售額上成為了國慶黃金周最能“添金”的產品。
不過,與往年國內平板市場一直追求低價格的潮流相比不同,今年彩電市場的消費者似乎對“價格”不再那么敏感。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價格下降依然是今年彩電市場的主導潮流,但是,在價格已經滿足了消費者選購需求的情況下,一味追求低價格已經不能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廠家的促銷措施也從以往主要解決“買得起和普及”的問題,變成了解決“用得好”的問題。
“消費者如果帶著4000元的預算來,3000元的產品再費口舌的推薦,也很難打動消費者”。一位賣場的促銷員向投影時代網記者介紹。平板彩電的主打賣點是大屏幕和全高清,這兩者本身就決定了平板電視很難賣出之前的CRT產品那樣的“白菜價”。即便有部分產品價格非常低,要不就是小尺寸產品、要么就是低端產品——消費者從外觀精細程度、功能豐富程度一眼就能分辨——這些產品往往不對消費者的“口味”。
在早期,平板電視的售價動輒幾萬元。有一兩款幾千元的特價機,消費者為往往高興得不得了。那主要是因為,其他產品“實在買不起”。現在52寸的大屏幕液晶也已經跌入萬元以內,銷量最高的三四十英寸產品更是主要在5000元以內,這樣的價位已經能滿足大多數消費者對彩電產品的價格期望值。在能夠承受的價位上消費者更看重彩電的功能的。
在賣場筆者了解到,向網絡電視、藍光電視、流光溢彩電視等特殊功能的產品往往價格高千元以上也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彩電是‘大件’家電,稍微貴點也會選款比較好的”,一隊正在選購產品的新婚夫婦向筆者這樣表示。“放在客廳要漂亮大氣,要經久耐用”已經成為消費者選購平板彩電的主要潮流。
面對這樣的消費結構的變化,業內專家認為,“低價不暢銷”或許會成為常態。以今年十一市場為例,低價格產品具有尺寸小、功能單一的特點,這類產品往往不受消費者喜歡,也不適合于擺放在客廳使用。而受到整條產業鏈成本的影響,在液晶面板等上游資源價格穩定或者略有上漲的影響下,主流產品不太可能大幅降價。這導致消費者選購產品更為理性,更看重“物美價廉”,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低價格。
另一方面,雖然部分產品的降價幅度依然較大,但是對消費者的吸引了并不足。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大幅度降價的彩電產品要么是原有價位顯著偏高的產品,要么就是尺寸“巨大”的產品。據調查,今年十一市場,46英寸以上的平板彩電才是降價的主角,但是實際有這樣大的彩電尺寸需求,或者具有容納這種大個頭電視的必要空間的消費者不足整個消費人群的四分之一。同時,像三星一款LED彩電十一期間雖然推出折合4000元的降幅,但是價格依然高于市場同類產品一倍以上——這種高開價、高降價的產品也很難引發消費者的大規模購買。
專家表示,平板彩電市場消費日趨理性對整個產業來講是件好事。這要求廣大彩電企業不能在僅僅是圍繞價格戰來進行競爭,更要考用消費者具體的“應用體驗”:這種嶄新的市場需求驅動,有助于提升整個國家彩電產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