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前,日立彩電與國美賬務清算視頻會議在福州召開。
“日立已經全面退出國美系統,兩個月前開始撤柜。消費者在國美已經看不到日立彩電。”近日,福州國美彩電主管朱暹向記者透露。
另據知情人士介紹,2009年4月份,日立公司將位于福州福新投資區的平板電視生產線停產,并于3個月后全部拆除。主管華南市場的廣州分公司已經撤銷。
這是否意味著日立彩電徹底退出中國彩電市場?
記者就此致電福州日立數字映象(中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該人士回應:“公司只是暫時階段性地對生產進行調整,日立品牌不會在中國消失。”
曾經輝煌
公開資料顯示,日立數字映像(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注冊地為福建省福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從事多種數字背投影彩電、等離子彩電、液晶電視、液晶背投影彩電、液晶多媒體投影機、DVD攝像機及其他視像信息和通訊器材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并提供售后服務,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作為大眾消費品,絕大多數人對其彩電產品更為熟悉。
早期,日立以背投彩電作為主打產品。2001-2003年,日立背投一直占據著市場的頭把交椅。等離子則是日立在2004年以后的主導產品,以“技術的日立”為后盾,其等離子電視市場一直表現不俗,處于行業領導地位。
2007年以后,整個平板產業方向漸漸明晰,液晶電視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日立又重磅推出僅35mm的超薄液晶,市場反響也不錯,并為日立賺取了一定的眼球。
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2009年4月公布的年報顯示,該公司2008年虧損高達7000億日元,同時其凈資產也縮水至1.47萬億日元,此后,日立開始調整全球的彩電業務,包括人員的裁減,以及在全國終止所有彩電銷售業務。
售后懸疑
一位在福州日立工作數年的老員工透露,目前日立所有的彩電工作已經基本結束。
“不僅國美,其他家電賣場,以及二三級經銷商,都已經停止跟日立的合作。”該人士說。雖然福州日立公司相關負責人將此表達為“階段性生產調整”,但日立的撤退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日立撤出市場之后,其售后成為用戶關注的焦點。
這位老員工透露,日立在全國準備了7000臺的機器放在倉庫用于售后服務,按國家三包要求,做好10年保修服務的準備。目前,庫存機部分原封不動,部分機器拆解開來,分類存放當配件使用。
據悉,日立啟動了2個億的專項資金用于售后服務的運營,消費者不必擔心售后受到影響。
內幕揭秘
日立的撤退,原因似乎是公眾所知的“金融危機”。但事實上,有內部人士透露,這跟日立公司的市場策略有關。
“日立在家電連鎖賣場幾乎是賣一臺虧一臺。”上述內部人士說,在日立總部“注重市場份額”的指導思想,一線業務人員為了完成公司的考核目標,常常會放價銷售。
“連鎖賣場的價格居然比廠家直接拿貨的還低,因為公司對銷售人員的考核指標就是銷售量,而不是利潤。”該人士稱,這導致了日立在市場上的價格很混亂。
既然如此,公司對此沒有監管嗎?
“外資品牌一般在福州設辦事處,人手不夠,出現問題天高皇帝遠,管不了,像日立公司管福建市場的,不超過10個人。”該人士說。
在這種機制下,有些業務人員居然做起“二哥”。“二哥”是怎么做的?
簡單地說就是用低于供價的價格把產品從家電連鎖賣場買出來,再倒賣給渠道的經銷商,并從中獲利。
所以,金融危機在該公司的撤退中,起到多大作用,還有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