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存在軟肋 未來面板市場將供大于求
今年上半年以來,隨著平板電視銷量的逐步走高,國內廠商在八九月份就開始大幅增加液晶面板的訂單量,面板的需求量增長迅速,導致液晶面板價格的上漲,給LG、三星、夏普等日韓制造商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液晶面板生產商帶來了豐厚利潤,這也使得各面板制造商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中國。由此也引發了各個面板制造商轉向在中國合作生產建廠,以及國內彩電企業也紛紛上馬面板制造項目的新競賽。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數據統計,2013年中國內地液晶電視需求量將達到5000萬臺,占全球市場需求的25%。搶占中國內地市場,就等于搶占全球液晶電視市場的制高點。自8月下旬以來,國內多個城市紛紛傳出擬投資建設第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消息。總投資40億美元的韓國LG液晶屏項目落戶廣州開發區, 此前LG在廣州已經建了一個液晶模組生產基地。9月26日,夏普南京液晶谷項目開工建設6代線,而三星、奇美也都傳出了在國內合作建廠的消息,全部投資加起來將超過數千億。未來面板市場供過于求的隱憂已經顯現,液晶面板的價格下滑已不可避免。
國內彩電企業,除了長虹、海信、康佳已經建立自己的面板模組廠以外,TCL也在本月的11月16日傳出了將募資50億元與深超公司合作在深圳建立8.5代面板生產線的消息。為規避液晶面板投資風險,創維、清華同方等彩電企業也在考慮以參股的形式投資面板的生產。
到2012年,全球液晶電視的銷量將達到1.88億臺,中國內地的液晶電視規模為4500萬臺,如果全部按照是32英寸計算,3條8代線就可以滿足這一需求;而如果按照32英寸、42英寸、55英寸各占出貨量的1/3計算,也只需要6條8代線,截至目前,內地宣布投建的7.5代以上生產線已有7條。隨著目前這些面板生產線逐步投產,平板電視面板市場供求平衡將遇到重大挑戰。更為嚴重的是,當中國企業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在為液晶面板6代、8代、8.5代線大干特干的時候,以夏普為代表的10代線已經量產,這意味著國內還未投產的這些生產線技術已經落后日韓企業“兩代半”。未來的關鍵還在于尋找新的應用領域,屆時最具競爭力的廠家才能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