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市場或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北美市場進入門檻高對中國企業來說也是有利有弊。”匡宇斌告訴記者,“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倚重這塊市場的日韓品牌不得不調整自身戰略以尋求商機。而中國企業原本份額就少,所以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
不過,一向“難啃”的北美市場,此次發生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彩電企業乃至消費電子企業或許是一個機會,記者采訪發現,國際金融危機迫使日韓廠商采取減產、收縮銀根渡難關的政策,而海爾、長虹等一批中國企業則逆勢而行,加大了對北美市場的品牌宣傳投入。
海爾海外市場部經理劉強表示,今年在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海爾展廳面積約446平方米,幾乎是去年的兩倍,海爾逆勢而上主要是希望通過參加消費電子展,進一步提升海爾的品牌形象,擴大在北美市場的銷售。
長虹和海爾一樣,今年展臺比去年增加了約50%。長虹海外發展部部長王悅純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北美市場是長虹重要的戰略市場,長虹一直重視北美市場的拓展。由于長虹在北美市場的拓展尚屬于起步階段,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大。作為國內企業,更應注意發揮自身的優勢,多在產品上做文章,多在品牌上做文章,以獨具特色的產品贏得市場份額。”
對北美市場看好的同樣還有華為,華為終端品牌部副部長盧瑛表示,華為今年首次參展CES,盡管展位不大,但這體現了華為對北美市場的重視。
“在北美市場,中國企業應該做OEM或推廣性價比高的產品,滿足中低端消費群體的需求,而不是去和日韓廠商去抗衡品牌。”匡宇斌建議道。
表一
表二
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