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根本進不了正規的銷售渠道,所以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以及3C類電子市場銷售。”尚先生透露。記者了解到,網絡上,買賣雙方可以討價還價,賣方往往先打著低價、全新這樣幌子忽悠買方。如果買方有懷疑,賣方也就直接抖底承認是山寨電視。
不過,賣方又再次施展傍知名品牌的故伎:一再聲稱自己的液晶屏與某知名品牌電視的液晶屏來自同一廠商,質量可靠,并且其他元器件雖不是同一渠道供貨但穩定性能差不多。當然,低價格這個最大的誘餌賣方更會不厭其煩地渲染。
另外,在一些IT電子市場,山寨電視與山寨手機、山寨筆記本、山寨DC/DV一樣,大大方方地“進駐”。據知情人士透露,來這些地方淘3C產品的用戶,多少對山寨比較能接受,甚至就是沖著山寨產品而來。因此,這類市場成為山寨電視的“溫床”。
“我看你們媒體報道,手機下鄉將驅趕山寨手機,但我反而擔憂家電下鄉讓山寨電視也跟著下鄉了。”一家家電下鄉中標企業廣州分公司相關人士不無擔心地告訴記者。該人士認為,下鄉的電視功能、尺寸甚至價格都有嚴格規定,而這些卻是山寨品靈活變通的地方。“如果花更少的錢能買更大的電視看,不太知情的農民朋友是不是可能被忽悠進去了?”盡管更多的家電人士認為家電下鄉渠道監管很嚴,但也承認可能被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