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研究機構 iSuppli預估,等離子電視用面板出貨增長率相較于2008年 28%,以及2007年 20%,它在2009年只有6%。但值得一提的是,等離子陣營注重開發數字電子看板,以及戶外廣告看板等非消費性面板新領域,有助打響市場。
這份最新報告指出,日本三大等離子面板供貨商的其中兩家-Pioneer Corp. (6773-JP)、Hitachi Ltd. (6501-JP)已宣布終止生產業務,因此日系大廠僅剩Panasonic Corp.(6752-JP),但 Panasonic亦延后關西尼崎的生產線。南韓Samsung SDI Co Ltd.(006405-KR)與 LG Electronics(066570-KR)之前皆已推遲面板出貨進度。
需求方面,iSuppli 預期,電視與其它面板產品銷售狀況將不如以往。疲弱的消費支出與企業采購力度都使得業者不敢擴增產能。不景氣同時對下游銷售端與采購端造成影響。
需求可能在今年年底或在2010年回溫。然而,2009年等離子生產商將會全面放緩產能,無一例外。
等離子電視用面板每季出貨量仍將持續依照景氣循環模式,在今年下半年增加銷售量。然而其增幅與前幾年相比,將大幅萎縮。
iSuppli 認為,面對這樣的轉折點,等離子面板業者必須轉變產品策略,以維持競爭力。
除了改善畫質與效能,業者還須減少制造端的生產成本,包括改善螢光粉 (phosphors)的發光特性,采用單邊驅動技術 (single-scan),以增進面板模塊性能穩定度。
現階段有利于等離子面板產業的市場趨勢為:大尺寸電視的消費需求較為突出,因此價格較具競爭性的等離子面板相對于液晶面板而言,較為優勢。
然而,高畫質 (Full HD)、薄型外觀以及數字家電化亦是市場趨勢所在,等離子業者與電視品牌大廠必須在這些特性上取得領先,方能與液晶產品競爭市場。
iSuppli 分析指出,等離子業者陣營打響市場的主因可能包括:
1.加強開發50寸以上大尺寸產品
2.注重開發數字電子看板,以及戶外廣告看板等非消費性面板新領域。
3.削減成本
4.在所有產品上制定支持高畫質輸出的標準規格。
iSuppli 也預計,32寸與42寸的等離子產品即將失去地盤。報告中指出,等離子電視 OEM制造商在退出32寸產品線,專攻較大尺寸后,在2007年的下半年伺機再次打入32寸市場,這是因等離子業者察覺到液晶面板大廠產品在此陣線似乎留有空間。
然而,32寸HD液晶面板供給已經非常充足,這個尺寸的 PDP等離子面板需求則劇烈回落。即便在新興市場,消費者對大尺寸面板也開始產生較大興趣,這使32寸等離子銷售出現下滑。
此外,iSuppli 對42寸的等離子產品陣線展望亦不甚看好。這些尺寸早先在等離子業者看來賣相極佳,但對當時限量生產的高畫質等離子面板而言,液晶廠商采取積極降價求售策略,對等離子市場造成一定的壓縮。
后來隨著新一代晶圓廠產能提升,液晶大廠持續投入制造出更具價格優勢的40寸以上面板,這使等離子市場空間更加狹窄。
以成本效益而言,現階段等離子業者的最佳定位(sweet spot)是朝50寸以上市場進攻,這個尺寸的等離子產品優勢高過于液晶。然而,iSuppli 指出,最終這些優勢將不會存在,正如42寸面板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