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日本媒體報道,一直在努力改革的松下,在5月10日發布了最新的年報,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2013財年,松下營收下降7%,凈虧損為7542.5億日元(合74.6億美元),此前一個財年的虧損則為7721.7億日元。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松下遭遇了兩年內的第二次巨額虧損。
財報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商譽減值、無形資產縮水以及遞延所得稅資產估值的增加。財報顯示,松下固定成本削減額達2365億日元,生產線和價格壓低貢獻847億日元,另外日元貶值貢獻利潤30億日元。
連續兩年陷入巨虧之中的松下,在過去的一年中通過裁員、賣樓等方式縮衣節食。而過晚關閉在華最大的等離子生產線被認為是松下耗費大量物力財力的根源。
由于資產處置、資產證券化以及資產減值損失,松下總資產從2012財年的6.6萬億日元縮水至5.4萬億日元。在地區銷售上,日本、中國和歐洲市場的縮水都達到9%以上,銷售額從高到低分別是日本(3.8萬億)、美洲(1.02萬億)、中國(0.94萬億)、亞洲(0.88萬億)、歐洲(0.67萬億),唯一上升的是美洲市場,增長6%。目前日本市場和外國市場的比例已接近1:1(52:48)。
而從各業務板塊貢獻來看,相比2012財年,松下平板電視、BD錄像機、數碼相機、移動電話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雖然汽車系統和車用電池銷售有小幅上升,數碼產品營收還是減少了629.2億日元。
目前,松下正在努力進行“去電視化”,并首先在中國市場“開刀”。近期,松下在廣州一口氣推出了34款空調新品,同時宣布將在廣東新建一座空氣凈化器工廠。種種舉動表明,松下正在努力“去電視化”,另一方面也把更多資源投向“環境家電”。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日本電子產品沒有調整出面向未來的產業結構,這是根本問題。雖然松下目前也在進行整合化的業務結構調整,但相較于索尼、日立等企業,松下的成效并不理想。未來,松下可能將更多資源投向“環境家電”來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