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進行的家電下鄉活動,也受到了人大、政協兩會代表的關注。其中,討論的焦點是產品的限價問題。例如有代表表示,希望將彩電產品的價格限定提高到3000元,甚至5000元的上線。對此項提議,業內人士看法不一。
08年開始的家電下鄉活動,是由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推出的,旨在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豐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的利民工程。該活動中,農民購買指定商品可以享受政府13%的財政補貼。家電下鄉活動中,為了保障參與活動的產品適合農民朋友的消費能力,對商品價格擁有嚴格的限制。
其中,彩電產品在08年第一批家電下鄉試點活動中的價格限制是1500元。08年底家電下鄉產品二輪招標中被提升到2000元。雖然,這一價格限制的存在是為了使下鄉產品更適合市場,但是也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是“人為的限制了農民采購更好的產品的權利”。08年第二輪家電下鄉彩電產品的招標中,價格限制提升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平板電視產品能夠進入家電下鄉產品陣列。
在本次兩會上,部分代表進一步指出目前的價格限制依然較低。據調查數據顯示,國內平板彩電產品的平均售價依然在3500元以上。彩電下鄉產品2000元的價位必然導致絕大部分平板電視產品不能下鄉。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對于部分較發達的農村,農民朋友也更需要更好的產品參與下鄉,不能把家電下鄉活動“搞成垃圾桶”。
對于兩會代表提出的家電下鄉產品價格限制變動的提議,尤其是有關彩電產品的價格尺度調整的建議,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的解讀。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彩電企業向平板產品轉型的速度并不一致。對于轉型較早的企業,彩電下鄉2000元的限制等于將這類企業的大多數產品“拒絕于門外”。而那些向平板產品轉型較慢的企業,則擁有更多的CRT產品線,彩電下線產品價格線越嚴格越對這些企業有利。
此外,也有人士擔心如果真的放開家電下鄉的產品價格限制,會導致政府財政補貼支出的增長。這部分人士認為,家電下鄉政策的問題不是出在價格限度上,而是政府的補貼辦法上。按照13%的比例,不設上線的補貼政策,政府為了控制總支出,必然對產品最高單價設限。分析認為,對于高價格產品可以設定不同的補貼政策,例如設置總補貼額的上限、或者按照價格不同,執行不同的補貼力度等等。如果采用這樣的政策,家電下鄉產品就可以不再設置價格限度。
在家電下鄉、彩電下鄉的過程中,涉及多方利益:政府、企業、農民,甚至還有平板企業和CRT彩電企業之間的利益糾葛。筆者認為,彩電下鄉政策的合理性應該建立在把誰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判斷上。如果以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來考慮,目前彩電下鄉2000元的價位已經“不低”:因此,上調家電下鄉價格限度的意見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