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盡在不言中。
三年磨一劍,四川長虹“豪賭”的PDP等離子項目終于瓜熟蒂落,在4月22日正式推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等離子電視。但出席發布會的長虹董事長趙勇,始終一言未發。
為了把控上游產業鏈條,歷經融資煎熬的趙勇,個中滋味自在心頭。6.75億美元的第一期投資剛剛“結果”,長虹又在本月底開工建設二期項目。資金的困窘和市場的壓力,是長虹在初步完成產業鏈條整合之后的“灰色”起點。最新公告顯示,高負債率壓力下的長虹,2008年凈利潤更是比上年下降50%。“我們期望PDP的量產,能讓2009年的報表會亮麗一些。”長虹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如是說。
“豪賭”上游
在經歷了2004年末的一場由美國APEX公司給長虹帶來的財務危機之后,新掌門人趙勇為這個“中國最大彩電基地”設想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三坐標”模式,即沿著產業價值鏈、產業形態、商業模式這三個方向進行布局。
為此,長虹在收購美菱,完成黑白家電合璧之后,開始揮劍上游產業鏈條。其中,在2007年4月,長虹攜手臺灣東元共同出資建設壓縮機生產線。在資本構成方面,四川長虹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75%,東元電機占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的25%。從而解決了空調、冰箱制冷板塊上受制于人的局面。但長虹真正的豪賭始于2006年。“PDP面板占整機70%的成本,國內企業只有30%的增值空間;PDP模組中線路成本占材料成本中的70%左右,中國有成熟的產業基礎,具有較大的成本降低優勢。”基于對PDP上游產業鏈條高利潤和國內配套的認識,趙勇說,“PDP項目該干能干值得干”。
當然,趙勇一開始就明白這不是一個人的戰爭。
2006年7月,長虹集團與彩虹集團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長虹集團以現金出資14.4億元,占全部股權的80%)成立了四川世紀雙虹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在2006年底,世紀雙虹以9990萬美元,從美國投資公司MP手中收購了Sterope公司75%的股權,而該公司最主要的資產就是韓國PDP的鼻祖、其全資公司ORION PDP公司。
2007年4月,四川長虹以不低于6.27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億股股份,用于收購四川世紀雙虹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持有的Sterope公司75%股權。這樣,PDP項目真正過度到了上市公司的手中。
但這巨額的投資,直至2008年末尚未見到效益,加上“5·12”地震使得長虹損失1.49億元。在4月25日發布的2008年年報上,預計公司2008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與上年度(3.37億元)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
融資突圍
這個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的PDP項目,更讓清華大學博士后趙勇在資本市場上愈行愈難。
按照長虹的籌資思路,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世紀雙虹注冊資金為18億元,其中長虹出資14.4億元,彩虹出資3.6億元(北京研發中心作價2.4億元);二是長虹、彩虹、美國MP三家出資,虹歐公司注冊資金為18億元人民幣,股東全部現金出資;三是銀行貸款,國家開發銀行早些時候給出了40億元的信貸額度;四是政府支持,包括綿陽市、四川省和國家相關部門。
在政府層面,長虹獲得了真金白銀的支持:綿陽市政府承諾支持PDP項目不低于6億元的凈資產,并已開始部分兌現;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間,給平板電視列了5億元的專項資金。
但資金問題仍然是捉襟見肘,尤其是PDP一期工程土建鋼結構封頂,該項目接下來的設備采購需要近30億元資金。為解決融資問題,長虹在2007年底提出28億元的增發計劃,但由于國家政策調控等多方面原因,該計劃被證監會否決,趙勇當時說他是“冰火兩重天”。
為此,長虹不得不動用銀行貸款。“長虹以質押土地的方式,在我行貸款1億美元,用作PDP項目進口設備的專項資金。”中國進出口銀行成都分行一位負責人表示,“我們還是主要看中這個項目的前景,在其批量投產后將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在4月上旬,長虹為解決二期投資的啟動資金,以四川虹歐61.48%的股權為質押物,為虹歐公司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的1.5億美元項目長期貸款(10年期)。但二期項目的總投資預計仍然在6億美元,但至此,長虹集團的整體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80%,“這顯然會影響到以后長虹在銀行的融資規模”一位證券分析人士表示。
業績影響尚待觀察
按照長虹的計劃,在等離子實現量產之后,先以50英寸等離子電視占領市場。“我們目前已經與國美、蘇寧簽訂了20億元的包銷合同,今年力爭實現70億~80億元的銷售收入。”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技術市場部總監易偉表示。
四川長虹2008年3季報顯示,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214.66億元人民幣。照此推算,全年主營業務收入預計將達到280億元。如果該等離子生產線達到預期目標,有可能使公司營業收入達到350億元。
那么,該生產線對四川長虹的業績影響幾何呢?對此,上市公司方面人士三緘其口,向記者表示:“等離子面板的利潤率是公司機密,如果透露了有可能為競爭對手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