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網絡電視的發展坎坷并非只在中國。今年2月,《紐約時報》就曾撰文披露,當前只要有屏幕的地方就會有互聯網內容,包括電梯、出租車后座和飛機座椅屏幕等各種載體上。但生活中體積最大的電視屏幕卻幾乎不提供網絡內容。記者獲悉,除了一些廠商認為消費者缺乏相應的需求之外,還存在多種社會或內容因素的制約。
夏普電子美國營銷公司高級副總裁鮑勃•史卡格里安坦言:“我不認為消費者已準備好通過電視來訪問所有互聯網內容。”他還認為,更重要的事情是為觀眾提供所需的電視節目并讓他們通過電腦上網瀏覽。
外資企業在網絡電視的推廣上,步伐也相對緩慢。索尼于今年在美國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多款網絡電視。而三星也是于今年與雅虎聯手推出Internet@TV網絡電視。英特爾在開發相關芯片,支撐電視完整接收因特網內容。不過,這些產品并未在中國亮相,尚處于市場試點階段。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網絡電視的發展,除了考慮到家電廠商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和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等商業利益之外,更要考慮到電視訪問網絡后因為內容全面放開所引發的社會道德、法律風險、內容安全、信息過濾等社會問題。畢竟,電視是與大眾接觸最廣泛、最全面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