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不同尺寸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就如同坐過山車一樣,不斷刷新市場價格的記錄。因此,有業內人士估計,近期內24英寸液顯將要跌破999元。
盡管液顯價格一跌再跌,但多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至今面板價格已跌破成本,而且近期內液晶面板的產能利用率開始回升,液晶顯示器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條件還不充分;尤其是作為目前主流的24英寸液晶,在2009年更不可能跌破千元。
面板出貨量增長 價格略回升
隨著2008年積壓庫存的逐漸消耗,今年2~3月液晶面板的產能利用率開始回升,面板出貨量開始增長。據悉,今年第二季度液晶面板廠商的產能利用率回升到79%。
進入今年4月,16:9成為新品市場的主導,24英寸左右的大尺寸產品已難覓16:10的身影。遙想一年前該尺寸2500元左右的價位還讓人望而生畏,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性價比大屏產品以供消費者選擇。
在利潤下滑出貨量低的雙重誘因下,廠商繼續下調價格意味著生存更加艱難。“結合近期的顯示器價格走勢不難看出,從2月開始,已有不少顯示器的價格保持不變或者回升。”一業內人士分析,這樣的格局很有可能持續很長的時間,直到強有力的新技術產品來取代原來的LCD。
24英寸價格再跌可能性很小
從去年液晶顯示器的價格走勢來看,在市場寒冬中降價似乎成了廠商們首選的需求刺激方式。當傳統的中小尺寸紛紛在“千元關卡”前下馬時,我們不禁會想,現在主流的大尺寸23英寸、23.6英寸以及24英寸何時會“破千”?
事實上,雖然23英寸目前主流的價格還沒有“破千”,但部分地區的商家促銷已在近期打出了999元的報價。
“去年底,24英寸的價格還維持在1700元以上,現在24英寸的價格與23英寸只有幾百元的差距,這已是最低的成本價,再跌的可能性很小。”明基南區的LCD銷售經理吳學銘表示。據了解,在經歷了長達大半年的價格洗牌后,進入2009年后的液晶顯示器市場在上游面板廠商的協力減產下,在短期內并沒有出現繼續價格下滑的跡象,相反地在近期還有小幅的上漲。此外,如果24英寸價格“破千”的話,那么目前主流的19英寸、20英寸、22英寸產品也必須跟進下調價格,才會更加清晰地劃分產品線。
優派廣州分公司的董黃旭表示,“優派24英寸的液晶顯示器VX2423W報價是1350元,VX2433WM是1443元。”據悉,目前主流24英寸16:9產品和22英寸等中型尺寸產品的價格空檔在200元左右,綜合當前各尺寸產品線布局,各尺寸產品的差價空間均在100~200元之間。這個空間如果繼續縮小的話,將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取向,容易讓消費者對中小尺寸“過冷”,這顯然也是廠商們不愿看到的。
OLED短期內難成市場主流
據業內人士估計,今年下半年OLED背光產品上市后,傳統CCFL背光的24英寸LCD更有理由為LED讓出價格空檔。明基的吳學銘卻認為,“目前OLED主要應用于手機、MP4等小尺寸領域。由于技術尚未成熟,OLED短期內(至少3年)無法被應用在大尺寸顯示領域。”優派的董黃旭也表示,OLED背光新產品上市,要經歷“預熱”才能走向成熟,暫時還不能分薄LCD的市場份額。
熟悉顯示器產品的消費者一定對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不會陌生。做為LCD替代產品的OLED無論是在體積、成本、顯示效能,還有功耗方面均遠勝LCD。我們知道革命性新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將會決定性的淘汰前代技術,同時也是前代產品降價的最有效誘因。然而在短期內,取代LCD產品的OLED顯示技術并不會發力,因此LCD繼續降價的可能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