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國家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家電以舊換新的補貼方式、額度、操作流程及組織實施等內容作出具體規定,包括廣東在內的9個試點省市符合規定的購買者,通過以舊換新購買彩電、洗衣機等五類家電,將可獲得250元至400元不等的財政補貼。
然而,《辦法》的出臺并不意味著消費者立刻就可以享受到國家的財政補貼,由于家電銷售企業、回收企業以及拆解企業等招標工作仍未落實,消費者短期內還難以享受到國家版“以舊換新”的政策補貼。
最快8月份領補
這份由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辦法》明確指出,從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凡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州和長沙等9省市試點注冊登記具有法人資格或具有試點省市當地戶口,在購買電視機、電冰箱(含冰柜)、洗衣機、空調、電腦等5類家電新品時可享受新家電銷售價格10%的補貼。
不過,各大家電產品的補貼上限卻不盡相同,分別為電視機400元/臺,冰箱(含冰柜)300元/臺,洗衣機250元/臺,空調350元/臺,電腦400元/臺。此外,已經享受“家電下鄉”補貼的產品,就不再同時享受“以舊換新”政策補貼。
也就是說,消費者如果想要購買一臺4500元的空調,則最高只能夠獲得350元的補貼;反之,如果選購一臺標價為2000元的空調,消費者則最高可享受家電銷售價格10%的補貼,即200元。
然而,《辦法》中尚未明確各省市家電銷售企業、回收企業以及拆解企業的名單,只表示家電銷售企業和家電回收企業由試點省市商務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以招標方式確定,招標結果報商務部、財政部備案,并向社會公布中標家電銷售、回收企業的名單和聯系方式。而拆解處理企業則由試點省市廢舊家電拆解處理主管部門從現有拆解處理企業中篩選,報政府確定,并報送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備案。
對此,不少家電廠商紛紛表示,由于各試點省市的招標工作仍在部署,消費者想要享受到國家版“以舊換新”政策還得耐心等上一段時間。由于招標過程至少要20天,消費者最快也要等到今年8月份才能拿到補貼。
彩電行業獲益最大
相比起6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此次《辦法》的出臺對“以舊換新”的操作流程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規定。
細化到具體的操作流程,購買人須先通過網絡、電話及其他方式向回收企業提出交售舊家電申請,由回收企業上門收購舊家電,并開具國家統一印制的家電以舊換新憑證。然后,購買人再選擇中標家電銷售企業,憑有效身份證件、家電以舊換新憑證,前赴指定銷售企業購買新家電。
對此,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則向記者評述稱,伴隨著“以舊換新”《辦法》的出臺,將可進一步加快城市居民家電產品的更新換代步伐,促進家電產品的內需消費,“以20億元的財政補貼來算,至少可以拉動200億元的家電消費。”
興業證券分析認為,從“以舊換新”的產品補貼范圍來看,彩電行業受益本次政策效應最大。一方面,從各家電產品的需求結構來看,彩電更新換代需求占比最高,達到70%;另一方面,產品補貼上限彩電和電腦最高,均為400元,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最為明顯。
“在我們看來,‘以舊換新’對整個家電市場的刺激效應將不亞于‘家電下鄉’政策。”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向記者如是說,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將有望進一步拉動城市中低收入者消費意愿,同時對于加快電視產業的轉型升級也起到促進作用,此項政策將使得消費者、家電企業、回收企業、銷售渠道等多方受益。
不過,在消費者、家電企業、回收企業、銷售渠道多方受益的情況下,二手市場或將是個例外。一直以來,二手產品與新品最大的優勢便是其低廉的價格,通過最高10%的“以舊換新”財政補貼后,電視機、電腦等新品的價格已明顯降低不少,一些持幣待購的消費者紛紛將眼球轉向了新品市場。
位于廣州鬧市的二手市場將軍東電器城近日便冷清了幾許,記者通過走訪發現,除了打印機、傳真機等不在補貼行列的辦公設備外,二手家電檔口的老板紛紛表示近段時間生意難做,“一方面貨更難收了,另一方面客源也不如從前”。
廣州市電器維修協會會長姚文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廣州每天發生的家電維修安裝項目就有3萬多宗,其中有超過5%的用戶抱著“用壞則換”的心理,而這也給二手市場提供了大量的貨源。
事實上,看似不起眼的二手市場也有著完善的產業鏈,一般情況下,二手家電檔主都會有自己回收隊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產品的回收、估價、分類、處理等,然后經過這些程序后,再由檔口進行銷售,甚至提供安裝以及售后服務。通過這一系列流程,二手商販可以從中獲得不菲利潤。不過,家電“以舊換新”《辦法》出臺后,消費者通過對電視機、電冰箱(含冰柜)、洗衣機、空調、電腦等廢舊家電產品的處理,并最高可獲400元的財政補貼,二手市場所受影響將首當其沖。
補貼規則仍有待細化
雖然《辦法》對補貼方式、額度、操作流程及組織實施等進行了具體的規定,然而,具體操作起來卻未必能嚴格按《辦法》標準執行。其中,消費者最為關注的莫過于廢舊家電的折價問題。
《辦法》明確限定,“以舊換新”中電視的最高補貼為400元。對此,有不少消費者感到疑惑,如果是一臺用了四五年的CRT彩電,依然能夠享受到400元的最高補貼,可能消費者還會樂于接受,但對于一臺用了不到兩年的平板電視,最高僅折價400元,消費者就未必愿意“以舊換新”。
與此同時,《辦法》中指出,舊家電回收將采取多元化回收的方式。對于試點省市的家電回收企業,家電生產企業(售后服務機構)、銷售企業、專業回收企業和拆解處理企業等均可參加試點省市有關部門組織的家電以舊換新回收企業招投標活動。但對于回收企業的估價標準至今尚未有衡量標準,這也將使得消費者在選擇回收企業時無所適從。“同樣一款二手家電,折價出來會不會出現不同回收企業有不同價格。”不少消費者對目前的國家版“以舊換新”仍是心存疑慮。
此外,《辦法》中還對消費者的身份進行了限制,參加“以舊換新”活動的消費者必須具有試點省市的當地戶口。也就是說,在北京、上海、廣東等試點省市打工的外來人口將無法享受該項政策,而這無疑將使該政策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