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是“左手轉右手”,但在知情人士看來,這顯示出LG收縮等離子、擴容液晶的策略。
“這個廠是2003年斥資7000萬元從沈陽遷至南京的。2004年4月竣工,9月又追加投資5.5億元擴建,初期年產能20萬臺,規劃產能100萬臺。”LG(南京)等離子有限公司一位已離職的中層管理人士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
“很遺憾,市場決定一切,外資全面撤離等離子大勢已定。”該人士表示,LG電子南京等離子模塊工廠位于南京新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而LG在開發區內同期還投資20億美元建立了一家液晶顯示器材生產企業——LG-Philips公司,具備產能3400萬塊液晶模塊的規模。
LG電子公司資料顯示,目前其在波蘭Mlawa、墨西哥雷諾薩和南京擁有三家等離子模塊生產廠。其中,波蘭和墨西哥同時生產等離子電視和模塊,而中國則只生產模塊。“原本南京廠的遠景規劃,是要做成LG全球第二大等離子電視生產研發基地。”上述人士說。
“此次調整南京等離子模塊生產廠,也是LG整合集團資源,有效安排全球平板產能的措施之一,說明其業務重心已經完全轉移到液晶電視的生產和銷售上。”DisplaySearch中國電視市場研究總監張兵指出,從去年開始,三星、LG電子的等離子面板紛紛出現虧損,目前三星和LG的重心均已轉移到液晶面板的第8代乃至第10代線的建設中,其自身的等離子電視業務萎縮也是企業資源調整的結果。
DisplaySearch的市場數據也顯示,自2006年之后,等離子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從2006年到2007年,等離子電視全球出貨量僅增長了200萬臺,而液晶電視的年增幅達1600萬臺;到了2008年,全球等離子面板全年實現1500萬片的出貨量,而液晶產業的總出貨量卻已經過億臺。
張兵認為,銷售上不去,有兩個原因,一是等離子電視“只能做大,不能做小”,相對液晶電視的“大小通吃”,產品線要單薄得多;另一方面,推廣液晶電視的企業遠遠超過等離子企業,等離子電視不具備規模成本優勢。
對此,LG電子中國區相關人士表示,“LG并非完全退出等離子電視,未來LG南京新港顯示系統有限公司將同時負責液晶及等離子電視的生產”,只是由于等離子電視在中國的需求并不旺盛,事實也證明等離子更加適合于商用和工程等特殊用途。據介紹,LG等離子電視業務自去年下半年起,已從民用向商用或工程用途轉化,例如與房地產商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