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廠商相繼淡出等離子市場
隨著小尺寸等離子電視的面市,不知能否為等離子的發展帶來另一條生路?
近日,作為等離子陣營重要一員的日立,已經正式宣布出售其等離子生產線。隨著索尼、飛利浦、東芝、LG、日立等主流廠商相繼淡出等離子市場,業內有人士分析認為,隨著等離子行業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減小,等離子電視或將遭遇退市的局面。
A 走訪
賣場難見等離子電視蹤影
本周三,江門日報記者先后走訪了大洋電器、江門國美、益華四海電器、江門蘇寧、恒發家電等市區主要家電賣場,發現在各大賣場的平板電視銷售區,液晶電視的數量占據壓倒性優勢。
“目前,有銷售等離子電視的只有松下、日立、三星、長虹等幾個品牌,每個品牌大概有三四款產品,主要集中在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機型。”益華四海電器彩電部的張經理告訴記者,由于等離子電視的銷售遠不及液晶電視,所以,賣場內各品牌的等離子電視都在逐漸減少,尤其是日立,從今年5月份開始,已經沒有進新貨,現在處于清貨狀態。
在江門蘇寧、恒發家電等賣場,情況也基本相似,液晶電視不僅占據款型數量上的優勢,同時也是銷售員推介的重點。“目前銷售的42英寸以下平板彩電,基本上以液晶電視為主。在47英寸以上的機型,等離子電視大概占據了3成左右的市場份額,不過,從總體銷售情況來看,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的銷售比為8:2。”江門蘇寧采購部的趙部長如是說。
B 調查
等離子電視緣何“叫好不叫座”?
在業界流傳這樣一句話——“外行買液晶,內行買等離子”,原因在于等離子電視除了在動態清晰度方面表現優異之外,在視覺舒適度、色彩還原度、對比度、可視角度等方面的表現也出類拔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等離子電視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受等離子電視技術所限,目前,市面上的等離子電視大多是42英寸以上的型號,品牌也只有4個,使得市民的可選擇范圍大大縮小。”大洋電器的朱總監認為,可選型號的不足是制約等離子電視發展的首要因素,同時,耗電量大也是等離子一直解決不好的技術問題,這也讓提倡節能消費的商家難以找到好的噱頭來推銷產品。這一觀點,得到了不少賣場相關負責人的認同。
“與此同時,隨著液晶電視技術的不斷提升,液晶的‘拖尾’現象也正在被淡化,加上液晶電視的價格優勢,等離子電視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將難以避免。”張經理如是說。恒發家電江華店副店長呂家強認為,技術升級的不足,新舊產品更新的速度慢,也容易讓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失去興趣。
江門蘇寧采購部的趙部長則認為,除了以上原因,各品牌都主推液晶電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民消費。“等離子的技術難度高,一般來說,產品越成熟,其市場透明度就越高,所獲得的利潤也就相應降低。考慮到人力、物力等成本因素,以及投資風險,對于靠量來獲取利潤的廠家而言,自然會選擇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液晶電視。”趙部長如是說。
C 業界
等離子電視未來走勢不容樂觀
隨著索尼、飛利浦、東芝、LG、日立等主流廠商相繼淡出等離子市場,那么,未來等離子電視是否將遭遇退市的尷尬?對此,業內人士看法不一,不過,等離子電視未來走勢不容樂觀,卻成為了業內的共識。
“10個賣電視的,9個說液晶好,如果你是顧客,你會聽誰的?”有賣場負責人表示,現在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主推液晶彩電,而品牌的市場營銷和推廣對國內市場輿論的影響力非常強,等離子電視未來發展將不可避免的陷入“銷售越差-產品越少-產品越少-銷售越差”的惡性循環,其退市也在所難免。
張經理分析認為,隨著等離子市場空間日益縮小,將會迫使更多的彩電廠家放棄等離子業務,投向液晶的懷抱,如果等離子電視廠家無法改變產品線不完善、價格優勢缺失以及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的局面,等離子電視遭遇尷尬退市就將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也有人認為,等離子與液晶由于發光原理的不同,因此擁有各自的優勢,其市場定位也就有所不同,不存在誰淘汰誰的問題,隨著小尺寸等離子電視的面市,或許能為等離子的發展帶來另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