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十一到,大小促銷滿街跑。便宜貴賤不分明,多少都是你我掏!”
如何在一年一度的十一黃金消費旺季淘到自己喜愛,有價廉物美的商品時每個消費者都關心的問題。彩電市場也不例外。統計數據表明每年大概有20%到25%的彩電產品是在十一市場售出,全年更是超過40%希望購買彩電的消費者會關注十一彩電市場的行情。巨大的市場消費需求也成就了彩電廠商圈錢的夢想。
彩電賣場價格“水”不小
彩電商家圈錢的招數其實并不多。其能夠經常奏效的招數往往依賴于普通消費者與廠商之間的不對稱的信息持有量:消費者一般5到10年才選購一次彩電產品,而商家廠家天天琢磨彩電行業的市場過濾、消費者習慣。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消費者不提前補課,被人家當冤大頭刷的可能性顯然是非常高的!孰姰a品的價格也是如此。
進入家電賣場第一件要了解的事情就是這個市場的價格規律。不要看到價目牌擺在了最“正大光明”的地方,就對其深信不疑。其實,這里的明碼標價形同虛設,或者說只是標出了一個“盡可能高的最高價”。筆者也曾經于以往的是以市場上見到過一款產品半天換三個價格的情況:一旦這個賣場發現競爭對手的價格很低,就會從貨柜下面的抽屜里面拿出已經準備好的備用價格簽,隨時更改所謂的“明碼標價”。
既然明碼標價是“假”的,那么可以砍價就是真的了。買電視能省多少錢許多時候都取決于您能砍下來多少價格。不僅砍價是真的,有時候商家還會有附贈的禮品,特別的優惠券、商場的積分卡、多款產品的消費套餐等等可以為您帶來“真金白銀”的優惠——也許,您要采購眾多的家電產品,那么最好您隨身帶一個計算器。
識別了賣場價格的規律,消費者就必須去尋找一個“砍價”的基準線。作為普通消費者不可能很好的了解每款產品的“真實價格”——既沒有這個渠道,更沒有這個經歷。不過,砍價不能瞎侃,自己總要有個心理底線。
這個價格底線就需要消費者貨比三家做出了判斷了:一款產品在不同賣場價格不一樣,同性質的一類產品在一個賣場或者不同賣場或者不同品牌旗下價格也不一樣,除了實體賣場還有網上商城的價格可以參考。這些“價格”中的最低價格往往與該產品的“真實價值”更為接近,可以作為消費者砍價的依據。
不過,消費者砍價也不必要非得砍到最低才收場:許多時候是沒有絕對的最低價的?硟r過程中消費者也需要“適可而止”,以免最后“收不了場”。其實,賣場選購除了“砍價”還有另一些可以省錢的招數,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年流行的四大“彩電消費省錢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