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換湯不換藥
投影機所以一直讓人感覺有生不逢時的感覺,與廠商們的心態不無關系。眼球經濟時代,大家都過度的追求直接效果,因此產品的更新換代都讓人感覺不到差異,產品的系列化和統一固然重要,但總以類似的借口搪塞就是侮辱消費者的智商了。比如近日某品牌的微型投影機,亮度僅提升1流明都要做成一款新機型來賣,其公德心何在?
5.接口
這個就不用詳細說明了,作為很多家用投影機產品卻配備了大量毫無用處的接口,很是礙眼,而且對于產品本身的設計而言毫無益處,往好聽里講是方便用戶使用,但相信很多接口從出場到機器壽終可能都從未使用過,那么它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呢?(題外話,USB接口很常用,但很多商務教育產品卻未配備)
6.鏡頭
投影機是一款重要的光學產品,而鏡頭對于產品最終成像效果的影響舉足輕重,高端產品從光路設計到鏡頭選用,無一不是仔細考量和細致考慮過的,但是我們依然見到很多投影鏡頭配備了電動對焦、移軸等很多功能卻沒有鏡頭蓋“裸奔”的情況……甚至某品牌的產品散熱會直接加熱空氣造成圖像模糊。一款依賴鏡頭成像的產品卻對鏡頭如此草率,很讓人費解。
7.產品文化
投影機與電視產品的比較從未停止,但是在產品文化和設計上投影機從未向電視產品靠攏,換句話說這也是投影與電視的最大區別所在。電視產品創造的特有文化已經完全超越了產品本身,延伸到生活的其他層面,而投影機則好像郎咸平眼中的國產品牌一般,毫無文化內涵,或是難以抓住或創造一種本質的差異化,從這點而言,娛樂投影和商務家用類型產品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投影機產業發展有賴于家用市場的爆發,而家用產品想要實現突破任重而道遠,以上觀點雖然難言全面,但相信還是有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