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電視已經過時,換電視才是潮流”。今年攪動彩電十一黃金周市場的不僅僅是各大品牌廠商的新品、賣場的促銷,還包括國家新近出臺的彩電“以舊換新”政策。彩電產品“買”不如“換”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據悉,十一之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江蘇、河南、四川、廣東等九個參加以舊換新試點的省份已經先后完成具體的實施細則、企業招投標工作,并相繼展開了“以舊換新”活動。專家預計,以舊換新活動的推出至少將能帶動十一黃金周市場超過1成的市場增長,成為十一黃金周市場消費的主力形態之一。
在國家家電依舊換新工程中,彩電產品無疑是重頭戲。不必說彩電產品是國內普及度最高、居家必備的家電產品,擁有市場保有量最大的特點。單單是新型的超薄電視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經是其它參與依舊換新家電產品所不能比的了。據以舊換新主要銷售渠道蘇寧統計,彩電換新占整個以舊換新市場的比例在四到五成之間,個別地區可達六成以上。
彩電產品用量大和新老產品換代、平板技術吸引力高的兩大特點決定了在以舊換新中彩電產品必成主角的趨勢。而實際刺激消費者以舊換新消費欲望的更包括以舊換新產品享有的10%,最高400元的補貼。
據專家表示,消費者以舊換新的主要優惠體現在政府最高400元的補貼上,而不是舊彩電的“銷售費用”。雖然有些舊彩電可以在二手市場流通,但是對于傳統CRT電視消費者不可能買到400元的成交價。“一般畫面比較好的二手CRT電視賣給舊貨市場不過100元左右”,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樣的價格僅相當于一款一千元的新電視機享有的國家補貼——而目前大多數新電視的售價都在兩千元以上。
“真省錢”,國美某賣場的銷售人員這樣形容參與以舊換新的好處。不過,一線銷售人員也向筆者抱怨,消費者對以舊換新的了解多數還比較“表面”,擔心拿不到補貼,賣場趁機加價、或者不如賣給二手販子更實惠的消費者大有人在。一線銷售的時候,這方面的工作還有許多要做。
針對這樣的情況,專家提醒消費者,第一以舊換新的補貼不是賣場或者廠家支出的,而是國家財政的撥款:本著專款專用專管的原則,消費者可以對拿到補貼一百個放心。同時,消費者選擇以舊換新并不意味著購買產品需要申明自己參與以舊換新,只要在最后的交易之前申明參與以舊換新活動即可:消費者購買過程中可以毫無顧忌的“該砍價砍價”。
“參與依舊換新的廠家和銷售商,同時必須承諾‘所有’商品均參與活動”,專家指出。消費者不用擔心特點商品、促銷商品、新款商品不參與‘以舊換新’的活動。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消費者可以向當地主管部門進行舉報,或者提請媒體進行監督。“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的基本要求就是公正、公開、透明、無特例的之行‘以舊換新’的各種規定”。
參與以舊換新已經成為國內十一消費市場的流行詞匯。分析表明,超過6成的消費者有參與以舊換新的意愿,實際參與以舊換新的消費者將不少于總體市場成交人群的三成,其中一成左右將使市場銷量的“凈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