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3D電視在2010年初就表現出十分強勢的勢頭,但是在筆者看來,真正普及還需待時日。與傳統液晶電視相比,在價格方面、消費者的認知度方面、內容提供方面以及消費者的欣賞習慣方面等等,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首先,3D電視內容制作、內容分發、內容轉播、內容顯示等全產業鏈的3D化是3D普及的基礎。在這方面,以最高端的3D內容之作為例,業內人士形象的支出3D制作只是電影產業才有一定規模的“特技”,在電視產業機會還未有零的突破。即便是電影產業對3D的支持,也僅限于少部分影片,甚至這部分3D電影還不能滿足“美國電影市場對3D內容的需求數量”,更談不上滿足更為廣闊的家庭電視欣賞應用了。
其次,3D應用走入普通家庭更必須建立在3D顯示終端技術的成熟和價格的快速下降的基礎之上。而這方面3D顯示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我們在前面提到價格不是頸瓶,但是與傳統電視幾千元的差價,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選購因素。
現階段,3D顯示主要應用的領域是商業廣告、科研教學以及電影院,這類應用都具有同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僅擁有充足資金支持,同時觀看者在觀看3D映像之后擁有充分的“視覺和腦部知覺”休息時間。這一建立在觀看時間為離散的短暫的,休息時間而是持續的分散的使用基礎上的應用習慣可以避免3D映像引起的眼花頭暈等對身體的傷害。
然而,一旦3D技術進入家庭,特別是電視、電腦等顯示產品上,長期觀看使用,消費者必須考慮自己身體的接受能力,這方面的技術不成熟在加上部分3D技術效果不是很理想、系統成本較高的影響,必然阻礙3D產品的真正普及。
由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傳統液晶電視在價格、內容商提供方面,還具有很大的優勢,3D電視在短期內還難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