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部時間1月7日早上9點,第43屆CES國際電子消費展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正式開幕。最為尺寸足夠大、亮度足夠高的平板電視產品再次成為全場的明星。
東芝的Cell TV、LG 55到72英寸的3D電視、JVC 46寸3D電視、VIZIO的72英寸產品、三菱大尺寸電視、索尼LX900系列大尺寸電視、松下4K分辨率152寸等離子電視等產品集體亮相。這些平板產品除了集中具有3D功能外,還都具有“大尺寸全高清”顯示的特點。據統計表明,CES展會大尺寸平板已經成為傳統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展示的主要方向,小尺寸產品的亮點則讓位于了OLED技術。
從本屆CES傳遞出的平板電視大尺寸化的信號非常強勁。其中以三星、LG主導的72英寸液晶面板產品的實用化最為顯著,此外在低價格大尺寸產品上夏普主導的60英寸面板則更受歡迎。前者是08年出現的一種嶄新面板切割尺寸,后者則是09年下半年集中上市的一個新尺寸產品。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大尺寸面板切割已經成為最主流的趨勢。據統計表明,自08年以來,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建設的重點已經集中到8代線,而7代以下生產線的建設幾乎已將不再能引起行業內的關注。以夏普10代線為龍頭的八代和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其實切割尺寸達到了40英寸以上。其中,八代線可以切割12塊42英寸液晶板或者8塊46英寸或者6塊52英寸的液晶面板;十代線則可以切割15塊40英寸面板、8塊57英寸面板或者6塊65英寸面板。
高世代線液晶面板線的建設使得低成本切割大尺寸液晶面板成為可能。以十代線切割65寸液晶面板為例,其成本較8代線節省達到50%左右。成本的降低使得大尺寸產品的價格下降,市場需求進一步放開,并促進了大尺寸液晶電視產品的廣泛應用。
分析認為,液晶以及等離子電視向大尺寸方向發展是必然的趨勢。據計算未來三年內,全球高世代液晶面板線的產能還處于一個極具增長的態勢,以42英寸產能計算,未來三年可能出現的產能增量要超過市場需求增量的一倍以上,屆時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的“差能過剩”導致的市場饑荒將不可避免。
但是,對于面板企業并不是必須按照42英寸產品尺寸來尋求市場的需求。統計數據表明,未來三年全球液晶面板需求大尺寸化方向將使得46英寸產品的市場份額大幅度增加,同時60英寸以上產品開始進入市場規模化階段。而切割大尺寸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企業的相對產能“臺數”則會顯著降低。建立在市場供應和需求產品種類的動態提高之上,業內對全球液晶面板制造業的發展成謹慎的樂觀態度。
本屆CES展會也充分說明了液晶和等離子顯示向大尺寸產品發展的必然性。以72英寸產品為例,08年僅有個別品牌作為最高端奢侈品提供給頂級市場,而在2010年這一尺寸則成了商用顯示和家庭影院級電視娛樂市場的主流尺寸之一,市場表現出普及的趨勢。對于另一個尺寸,60英寸的產品,則目前已經進入市場普及階段:最便宜的產品只要不到20000元人民幣,而5年之前這樣的價格只能購買一臺37寸的產品。
市場有需求、技術能實現、成本在降低、液晶面板產業投資的激烈競爭要求大尺寸產品消化產能:這就是擺在60英寸以上級別超大尺寸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市場面前的基本產業格局。這樣的格局對于大尺寸產品的不斷普及而言簡直就是條“沒有完全的高速公路”,彩電廠商們還有什么值得猶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