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是中國彩電工業值得紀念的日子:中國大陸首條第6代TFT-LCD生產線產品正式點亮,這標志著京東方合肥6代線正式進入試生產,也標志著中國液晶顯示產業有了新的突破,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中國大陸大尺寸液晶電視屏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32英寸以上液晶電視屏將實現中國造。10月,這條生產線將實現量產,年產液晶面板超過1500萬片,產品廣泛覆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37英寸以下的液晶顯示屏。
彩電大國 不可無屏
京東方所從事的TFT-LCD(液晶顯示)產業,被公認為是替代傳統CRT(顯像管)產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2009年,國務院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其后公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方向中,液晶顯示產業作為新型顯示產業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信息產業規劃。
作為中國液晶顯示領域領軍企業,京東方的兩條高世代TFT-LCD生產線在2009年相繼開工建設,這也是中國大陸首條第6代和第8.5代線。
在此之前,社會各界對液晶顯示產業都不甚了解,對產業的必要性理解不足,產業信心過低。就像多年前中國有關發展大飛機的爭議一樣,對于中國要不要做自己的液晶顯示產業也一直也存在爭議。
對于這個問題,北京大學著名產業專家路風教授對此有他獨特的見解。他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道出了一個沉重的事實:“在進入21世紀的短短幾年之后,中國彩電工業就遭遇到一場‘創造性毀滅’所帶來的危機——以液晶面板為主的平板顯示器對CRT顯像管的技術替代。這場替代使中國彩電工業再次陷入對國外供應商的高度依賴:中國曾經花了20年時間建立的CRT顯示產業鏈被完全替代,中國彩電工業價值鏈的80%又再度轉移到國外。中國彩電工業在過去20多年里發展起來的“優勢”頓失。”
經歷過這場替代危機,不禁有人懷疑:中國真的必須自己發展液晶顯示產業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份肯定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未來幾年有4.5億臺的CRT電視要更新換代,具有巨大而直接的市場利益,更重要的是,液晶顯示產業與芯片及軟件業一樣,是信息產業的三大基礎工程之一,是整個世界的信息顯示終端。從MP3、手機、游戲機到彩電,都離不開液晶面板。
隨著CRT彩電時代的逐步衰亡,隨著政府和社會對產業的逐步了解,中國要發展自己的液晶顯示產業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