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08屆廣交會消費電子產品展在廣州琶洲落幕。盡管受到全球經濟環境影響,國內消費電子廠商出口頗為困難,不過家電廠商仍然逆勢擴大出口。記者發現,高端家電產品是此次參展廠商參展的主體,不過擴大出口的主要推動力量則依然以成熟產品為主。白電方面空調出口有一二級、定速產品和變頻產品,但也有國內幾乎淘汰的窗機。黑電廠商展出以LED液晶電視為主,出口中既有LED產品也有CCFL和CRT產品。而3D電視出口則以國際大品牌為主。此外,借助廣交會的平臺,美的、海爾等紛紛加強海外渠道合作力度。
展示以高端為主 出口產品“通吃”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不做高端高價格的出口,很難生存。”創維海外公司總裁匡宇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此,在本屆秋季廣交會上,黑電廠商展品以LED液晶電視和3D電視為主,難覓CCFL液晶電視和CRT電視的蹤影。而白電無論空調還是冰箱洗衣機,都是主展高能效比的產品,智能化的產品以及外觀設計新穎、功能應用多樣的產品。
海信電器的展區,就展出了智能電視、變頻冰箱、變頻空調等100余款高端節能旗艦產品,備受采購商們的關注,來自歐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的采購商絡繹不絕,十多位業務代表應接不暇。而志高家用空調展品中最大的亮點是“全球最高能效比8.36變頻空調”的驚艷登場,據中國家電研究院測試,該產品能效、靜音指標均刷新世界紀錄。另外,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冰箱、符合歐美消費習慣的高級滾筒洗干一體機也成為亮點。
高端產品對出口銷售額的拉動確實有效。負責海信集團國際營銷的副總裁林瀾告訴記者,截至9月中旬,海信集團2010年海外市場營收已經超過了2009年全年的出口總額,產品結構上高端產品特別是以冰箱、空調等為代表的白電出口增長尤為迅速。盡管如此,記者了解到,真正出口到海外市場的產品,則依然是以成熟技術產品為主。“展示高端產品是體現企業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形象,并非展示最新技術。此前海外的CES展,其實已經展示過這些技術。廣交會上大家就是把體現技術的應用型產品推廣給海外客商。”美的品牌總監董小華說。
事實上,空調企業志高出口的產品以國內一二級定速為主,也會有幾乎被國內淘汰的窗機。“每個消費市場不同,并非只有最新科技高價格產品吃香,而是高中低端產品針對不同市場。”志高空調發言人黃通華表示。董小華也告訴記者,美國消費者還需要窗機,而出口日本則肯定是變頻空調。而彩電出口,LED液晶電視逐漸成為主打產品。匡宇斌分析說,國產品牌之所以出口能夠上揚,主要是國內制造成本低,且緊跟最新科技,“發達市場我們有成本優勢,次發達市場我們有技術優勢,平衡得好就會不斷提升出口量。”
歐美客商增多海外渠道拓展加速
記者了解到,作為“世界工廠”的集中體現,廣交會上家電廠商現場簽單的做法逐漸減少,而展示技術、產品、顯示企業形象以及了解全球消費市場的作用逐漸放大。“廣交會是一個很大的平臺,而作為‘世界工廠’,眾多全球廠商都會前來。”匡宇斌表示,黑電技術門檻更高,而白電的技術比較穩定,因此白電的低制造成本優勢就很明顯,出口也會逆勢增長。
據悉,盡管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有壓力,但本屆廣交會上歐美客商比以前有增多。董小華表示,歐美市場經濟開始復蘇,原來因為庫存過多,他們進口較少,如今庫存消化得差不多,需要加大進口。“逾八成客商都是老朋友,有些合作了快10年。隨著經濟好轉,他們又準備大規模的進口,又紛紛回到廣交會上。同時也借助廣交會來看看中國市場上的新產品。”董小華說。
與此前的廣交會不同的是,參展的國內廠商現在更重視海外渠道的建設。“以前我們跟蹤國外新技術,引進消化需要一年至少半年,現在三個月就OK。在技術上我們不落伍,規模制造成本更有優勢,但在海外渠道布局上,還很困難。”海爾海外部門相關人士認為,渠道拓展是國內游實力廠商出口的當務之急。
據了解,在美國,海爾是唯一能夠進入沃爾瑪、西爾斯、Target、Bestbuy等前10大零售渠道的中國品牌;在歐洲,海爾產品全面進入了歐洲KESA、Media Market、Carrefour、Expert等主流渠道。而美的也與伊萊克斯合作,在海外市場借助其渠道,讓更多消費者選購美的的產品。“通過與伊萊克斯的合作,拓展國內品牌擴大出口的一個路徑。”董小華表示。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廠商高層告訴記者,短期內,國內廠商出口依然要依靠“技術不落后、制造成本低”的綜合優勢。而自主創新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現階段還比較難。“但是,不努力掌控核心技術的企業是沒有遠見的企業,也不會長久。根據自身實力,努力在此核心技術上突破,在功能、應用、設計等方面創新,這就是我們的現狀。”該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