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保修期幾個月,液晶電視機就頻繁地出現黑屏、遙控器關機后不久便自動開機等現象,樓下的鄰居最近被夏普電視折騰得夠嗆。近一兩年日韓品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和去制造化,不斷加大產品代工比例,使得產品質量與其品牌并不匹配。而上述消費者先前正是看中夏普宣傳的“日本原裝液晶面板”并認定是進口品質才買的這款電視,但結果讓人失望。
日韓品牌用代工產品爭奪市場份額的行為,也讓最近國內彩電市場異常混亂。業內專家表示,日韓品牌的這種做法雖然短時間內搶占了市場份額,但長期來看,不僅誤導了消費者,而且影響了自身品牌價值。
連屏都不是原裝的了
兩年前夏普“臺灣屏”事件的陰影漸漸在人們心里淡化時,一輪范圍更廣的“臺灣屏”事件卻在加速上演,而且此次來勢更猛、更激烈。
這次幾乎席卷了所有日韓彩電品牌。隨著彩電業利潤的逐步走低,低利潤時代下如何開展彩電營銷成為日韓品牌的難題,而目前這些品牌普遍采用部分重要零部件或整套產品由其他廠商代工以降低成本的方式。
多位日韓品牌負責彩電營銷的負責人都私下承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彩電產品不少都采用的是臺灣屏,或者整機都是由我國臺灣企業或大陸整機企業代工的,這已經成為彩電行業內的潛規則。
據了解,2007年“臺灣屏”風波過后,日韓廠商有意向地向我國臺灣面板廠商轉讓了部分專利,這使得臺灣面板與日韓面板的質量相差不大,比如現在臺灣面板的液晶分子排列和日韓面板差不多,但價格差異明顯。
在賣場,不少日韓品牌都采用混搭的方式,所售產品中不少都使用臺灣屏,部分使用原裝屏,而且并沒有明確的標識。記者隨機采訪發現,消費者就在“部分”中迷了路,自以為花錢買到了自己心屬的品牌,但實際上,不少消費者只是買到了這些品牌的一個外殼。
據全球調研公司DisplaySearch的報告顯示,彩電品牌廠家飛利浦和東芝的代工比例已超過50%,索尼也已接近50%。據了解,這些品牌的代工很多都是整套產品的代工,而并非先前品牌屏自產、其他配件代工的方式。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總經理謝勤益在表示:“隨著材料的跌價,很多日韓廠商紛紛采用代工模式來應對。以索尼為例,其將位于全球很多地方的生產廠轉賣后,預計在2012年左右,所有液晶電視將由富士康旗下公司群創代工。”
代工產品搶占話語權
當日韓品牌將很多產品都從自產轉為代工后,成本下來了,這也使得在終端賣場上,消費者覺得相差不到幾百元的日韓品牌更為“親民”。
據奧維咨詢第三季度的統計顯示,國內彩電品牌和外資品牌的市場占比由2009年的7∶3轉變為現在的接近6∶4。奧維研究顯示,為了保證全年任務的完成率,日韓品牌紛紛轉戰中國市場。他們憑借低價策略侵蝕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主攻中低端市場。彌漫整個市場的價格戰致使今年第三季度電視的價格下降9%,而今年前三季度累計下降16%。
“這是日韓品牌發動的價格戰導致的,從今年5、6月份開始這種跡象更加明顯。”奧維咨詢副總經理金曉峰表示。據獲悉,保障日韓品牌發動價格戰的資本是他們提高了代工產品的比例。
低價策略不僅在中低端產品上,而且也延伸至高端產品上。以索尼剛推出的采用GoogleTV軟件的互聯網電視為例,該電視將在不久后由索尼另一個重要合作伙伴緯創代工,這意味著索尼代工產品將擴展至高端產品線。
再看看3D電視市場。從今年9月下旬開始,索尼率先拿出了針對國慶市場的“促銷價格策略”,試圖縮小在起跑時與三星的差距。此后包括三星、夏普、松下、TCL、康佳等中外彩電品牌廠商紛紛調整戰略跟進。記者對比發現,不少3D電視的售價直降3000元~5000元,降幅高達三成左右。“上市不到一個月,價格下降超過兩成,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為了延續市場競爭的優勢,日韓品牌的3D電視下一步將轉向代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表示。
分析奧維數據得知,日韓品牌近段時間市場份額上升最主要的原因是中低端產品的迅速上量,而這其中,不少產品都是由我國臺灣廠商或大陸部分整機企業代工的。
為份額卻在傷害名譽
由于日韓品牌紛紛轉戰中國市場,所以導致集中在中國市場的代工產品一下子多了許多,這也導致全球代工市場的震蕩。
近日,TCL多媒體公布的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純利虧損9.91億港元,巨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清理存貨和北美市場代工訂單的急劇減少。記者從其他幾個彩電企業也了解到,今年海外代工量都有或多或少的減少。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先前找中國大陸整機企業代工的日韓企業,轉戰中國市場后,為了回避與中國品牌直接競爭,紛紛找我國臺灣企業或者大陸小品牌廠商代工。
DisplaySearch最近發行的“液晶電視面板-整機采購相關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第二季度液晶電視的代工供貨比例達到32%,比上一季度增加6個百分點。從各代工廠商的供貨份額來看,首位是我國臺灣的冠捷科技,占27%;第2位是臺灣鴻海精密工業(通稱富士康,含臺灣奇美電子公司),占15%;第3位是土耳其偉視達,占10%;排在后幾位的是緯創、瑞軒及仁寶等臺灣企業。從各品牌企業的代工比例來看,除了已達到50%以上的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及東芝等知名企業之外,索尼也已接近50%,均出現了上升趨勢。
先前在品牌廠商康佳和AOC做過操盤手,現如今從事電視代工行業的深圳惠浦電子總經理劉丹表示,代工是正常的產業分工,能夠為企業賺取合理的利潤。不過,代工的產品由于追求低價,必然在產品的性能方面有所降低。此外,消費者也會擔心代工產品的質量,代工對品牌的忠誠度和美譽度也有影響,是一種傷害。“日韓品牌過度依賴代工,用代工產品搶奪市場份額的行為也終將損害其已經形成的品牌知名度,長期來講,是得不償失的。”郝亞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