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虧損、利潤下滑、數百億投資上游液晶面板導致產能過剩……2010年上半年,對于國內彩電企業來說,似乎是一個尷尬的局面。所有知名的品牌無一例外從一季度開始銷售增幅放緩,毛利率下降,庫存增加。
Google TV網站上線之后,第一臺采用Android系統的Google TV產品日前也在美國紐約面市。從十幾年以前微軟的“維納斯計劃”一直到Apple TV,在“第三塊屏幕的爭奪”上,世界范圍內的巨頭在開始自己的動作。
2010年,彩電行業迎來了從CRT電視轉型成液晶電視之后,又一個變革的時代。
LED已成主流未來電視靠什么吸引消費者
創維近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自己的秋季新品,帶跑步機的“健康運動電視”。發布會上媒體的焦點集中在“以舊換新”如何拉動新產品的銷售,中國策劃研究院貴州分院院長冉升卻向記者表達了不一樣的看法:“以舊換新作為國家的內需拉動政策,對行業會有強大的拉動力。但是未來怎樣把彩電產品從耐用消費品的范疇向時尚消費品轉化,是廠家和產品面臨的下一個主要問題。”,“以手機為例,幾千元的手機,在消費者的概念中已經不必等到不能運行才更新換代了。有新信號、新功能、新造型都能成為換手機的理由。而不需要任何補貼。”
冉院長給了記者一組數據:LED電視成為彩電市場的主角,增長勢頭迅猛。截至今年8月,LED新增171款新品,占上市型號39%,目前LED電視的整體市場占比已經逼近了25%,LED的全面普及時代已經來臨。“從電視的顯示功能來說,目前市場的主流產品可謂已經達到了極致,LED的主流化路途已經完成。接下來,產品升級所帶來的震蕩,技術概念頻頻出新,市場環境變得難以把握,這對國內家電企業的戰略調整、敏銳的眼光以及快速響應能力,提出了相當苛刻的要求。”
娛樂化網絡化技術出新等待市場檢驗
在國內,創維目前的新品E70系列正在力推“健康運動電視”的概念:包括健身房、益智堂、競技場三大模塊,類似Wii一樣的體感游戲設計,可以讓用戶足不出戶,在大屏幕提供的盧浮宮廣場跑步。而此前,TCL、海信、康佳發布的新品也在圍繞互聯網、游戲大做文章。與迅雷、優朋普樂合作;做新聞門戶、電影庫、在線教育……相比前期“插個U盤就叫做網絡電視”,國產廠商正在尋找更深層次的產品開發。
同時,由sony定制的Google TV包含24英寸、32英寸、40英寸和46英寸已經面世,價格并不比美國市場上的LED更貴。Apple TV“盒子”則在將iPod和iPhone“家庭影院化”。蘇寧黑電事業部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看看我們賣場里,擺著健身器材,消費者帶著3D眼鏡在試用,體感游戲的遙控器就掛在產品上。未來哪一種方向會成為主流,現在定論當然為時尚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電視已經不是那個黑糊糊的盒子了,它正在改變,就從現在起。”
記者手記:
任何產品都不會一成不變,這是制造業的真理。當一場變革來臨,我們需要做怎么樣的準備?
對消費者來說:買怎樣的產品才正確,這個問題是永恒的主題。可是在產品轉型期,“頻繁淘汰”恐怕是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在電視產品上即將看到的狀況。
作為“大家電”概念的耐用消費品,一到兩年一換這可能會讓想要選購的消費者覺得無所適從。不過如果電視最終變成另一種形態的智能終端,可能我們也要用著名的“摩爾定律”來看待它:硬件在不斷升級,系統在不斷更新,想要不換都不行。
但是制造商若指望先讓消費者來改變觀念,恐怕就要徹底失敗。數萬元的“大哥大”永遠都只能定位成高端耐用消費品,手機要時尚,除了功能更多,價格普及也是必經之路。如何優化渠道、普及終端、降低成本,才是技術推陳出新以外,最為重要的制造商考驗。另外,政府如何適時出臺相應的回收政策,這也才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消費者“淘汰”得安心、樂意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