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英寸LED電視突破7000元大關:這是在最近的一次家電下鄉招標活動中,LED彩電產品爆出的新低價。而就在十個月以前,47英寸LED彩電的最低價格還高于兩萬元。LED彩電產品價格的加速下降已經成為LED電視市場快速普及的關鍵因素。
LED電視價格坐上過上車
彩電史上沒有那種技術的產品價格下降的這么快,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最目前LED彩電價格下降之快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悉,僅僅是進入春季元旦和春節銷售旺季以來,國內LED彩電市場均價下滑就已超過三分之一。部分產品價格下調甚至達到四成以上。32英寸LED電視價格突破5000元,55寸產品價格突破15000元的同時,眾多廠商還推出買大送小的活動。而家電下鄉海信47寸LED電視爆出6999元的價位更是讓業界一驚。
LED電視價格持續下降是建立在LED背光模組產品價格不斷下滑之上的。根據Displaysearch的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40英寸LED背光模組的價格在1000美元以上,而目前其價格已經下降到436美元,與同尺寸普通液晶模組的價差下降到100美元。預計到2010年底,雙方的價差或將降到20美元以內。同時,另一主流的尺寸46英寸LED背光模組產品的售價和傳統產品比較,10年也渴望從目前的2.4倍下降到1.5倍以下。
分析認為,LED背光模組價格下滑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出貨量的增長對一些成本的攤薄作用;另一方面則是產品自身成本的降低。09年LED發光體價格較08年早些時候價格下降超過六成,同時發光效率和品質卻在不斷提升。這導致了彩電企業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更少的發光體生產品質更出色的背光源模組。
對于2010年LED彩電的價格走勢,專家預計主流的42和40英寸將逐步向傳統光源產品靠攏,價格差進一步縮小到兩成以內;更大尺寸的產品液晶開始不如萬元時代,價格差保持在三到五成的水平。
2010年LED彩電產能快速擴張
在產品售價大幅下降的預期之下,業內紛紛對2010年LED電視的加速普及成樂觀態度。
據LEDinside統計,去年LED背光電視總出貨約350萬臺,其中Samsung出貨超過七成位居冠軍寶座;2010年計劃中的LED背光電視出貨量將到達3,900萬臺,其中三星渴望擁有一千萬的出貨量,占全球份額的三分之一強。另一家韓系企業LG的出貨量也將會大幅提升達到500萬的級別。
在國內市場,對LED電視發展事態的預估也同樣樂觀。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預測:2009全年LED電視國內市場消費規模接近100萬臺,只相當于全年平板電視消費總量的5%,LED電視還有很大的市場增長空間,樂觀估計2010年國內LED電視銷量將實現4倍增長,達到400萬臺。
相對于調研機構的預測,彩電廠商對2010年LED電視市場的快速增長信心更足。海信在年初發布的公告中稱,未來將力推LED電視的普及,并計劃在兩年內,城市市場基本實現CCFL(冷陰極熒光燈管)液晶電視產品向LED液晶電視的全面升級。此外,康佳自籌資金興建的5條LED生產線將于今年3月份投產。創維則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局LED,現在實現了37寸以下的模組全部自產,只是42英寸、47英寸,55英寸等一些大尺寸所用的模組暫時外購。創維判斷2010年十一國慶期間,LED電視數量會占電視機總量的25%到30%,創維在2010年LED電視出貨量則會達到200萬臺。
我國LED彩電產業鏈成熟,品牌態度有分歧
面對LED彩電市場的快速爆發,國內彩電產業是否做好準備了呢?
據了解,消費者對LED電視的喜愛主要是由于LED電視輕薄的特點。國內企業在這方面的創新成果甚至超過了外資品牌。如三星的LED電視產品平均達到29.9mm,海信的藍媒超薄LED僅為16.5mm,夏普的XS系列為22.8mm,LG的LH95為24.8mm,長虹的920系列為18.8mm,海爾的T3系列為25.5mm,清華同方的B90系列為22mm。
而在上游產業上,現階段國內LED背光源產業也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為國內LED電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深圳和珠三角地區,聚集了700多家LED企業,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占全國LED產業的44%。同時,海信和同方也擁有LED背光源的自主技術和制造能力,創維、康佳、TCL等企業擁有LED背光模組的制造能力。可以說國內LED彩電無論在產品層面,還是在上游產業層面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LED彩電市場的快速成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是也表現出企業腳步不一的情形。國際市場上,09年三星出貨超過七成位居冠軍寶座,其次為Sharp與LG,分別為接近兩成和接近一成。市場集中的情況非常明顯。雖然預計2010年LED液晶電視市場臺灣地區出貨量會出現爆發,達到全球的3成,但是韓系企業依然會擁有4成以上的成績。
從品牌角度來講,國內海信、創維已經做出傳統電視向LED電視轉型的規劃,康佳、TCL、長虹等品牌也在積極跟進,但是飛利浦、日立、松下等少數品牌卻依然在LED電視產品線上處于落后狀態。專家認為,如果這些品牌不能及時調整戰略,可能會錯過LED電視快速發展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