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阿凡達》、《愛麗絲漫游仙境》等國外巨制3D大片的陸續上映,全球似乎都籠罩在3D的氛圍中,而3D技術也自然成為了IT業炙手可熱的明星。普及3D電視已然成為了一種時尚追求,伴隨而來的是眾多國內外彩電廠商紛紛地加入了3D的市場備戰中。據悉,3、4月已然有多家海外品牌3D電視機陸續在中國市場上市,為此有專家預測,“五一”期間,3D電視的大戰將正式拉開。
3D電視成五一市場賣點
近段時間以來,3D電視市場熱鬧不凡。美國成為松下、三星兩家企業打響3D電視市場商戰第一槍的首選地。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作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風向標,3D電視首發有利于聚焦全球消費者的眼球。之后,包括索尼、LG、長虹、TCL等中外電視廠商紛紛發布了3D電視新品。
在索尼3D電視體驗現場,據索尼中國公司技術人士表示,目前演示的3D眼鏡在電視機90度范圍內可以感知識別3D畫面,而一旦人走動超出范圍,就只能看到2D畫面。該人士還透露,正式銷售的3D電視機的紅外感應設備是內置在電視機內部,3D眼鏡的可視范圍會達到120度。
此外,而作為目前中國惟一掌握等離子全產業鏈的四川長虹,其多媒體產業公司董事長林茂祥于3月18日透露,今年“五一”之后,長虹將逐步停止生產55英寸以上普通LED、等離子電視,在長虹高端LED、等離子、液晶電視上全面導入3D技術,今后3D電視將成為等離子電視的標準配置。
今年初便受熱捧的3D電視,短期內已經得到了中外企業的紛紛發力,這必將在今年“五一”前后成為國內市場競爭的最大亮點。
有關專家表示,“3D電視應用時代”真正到來還需要時間。時下,3D電視的發展還需突破兩大瓶頸。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電視的內容和片源的匱乏是掣肘應用的首要因素。而3D娛樂資源的生產、制作規格及內容審核等機制的建立,更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情。此外,制作3D電視節目的成本非常高,舉例中國首部3D電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的上映時間由2008年拖延至2010年3月尚未與觀眾見面,其耗時良久的后期時間和特技費用令人咋舌,這才僅僅是20%內容為分色3D的電視劇而已。中國在制作3D內容方面從技術基礎到運作模式等與國際水平相比都有相當大的距離。
目前看來,無論國內國外,電視廠商想要自己制作3D內容完全不現實,日韓品牌是通過和現有的電視內容、電影內容提供商進行合作來占領市場。而這對中國企業而言,難度更大。
另外,還有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就是現階段日韓企業迫不及待地推廣3D電視,但關于3D技術的標準并不統一。而這一問題隨著產品市場普及加速,成為制約市場的瓶頸。有關專家呼吁,3D技術標準盡早統一是決定這一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讓上游的內容供應商能夠確認未來這一產業的商業空間。
那么除3D電視片源內容上的短缺外,作為娛樂應用,3D從影院走向客廳除成本降低外,更在于能否解決困擾用戶已久的“頭暈”問題。
“3D畫面看久了會產生頭暈惡心。”這是許多消費者對3D電視推出后產生的普遍的擔心心理。事實上許多看過3D電影或者通過3D顯示器玩過游戲的人都了解,即使戴上專配的眼鏡,在收看畫面時也經常會出現“重影”,從而導致“頭暈及惡心”等生理現象的出現。據目前上游面板廠商LGD的有關技術人員介紹,依托獨特的水平式液晶分子排列結構和領先的刷新率技術,目前LGDIPS硬屏已成功在家用電視市場解決了“頭暈”這個令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據悉,通過線下技術資源的整合,IPS硬屏不僅有效地解決了3D“視覺舒適度”問題,其畫質也提升至全新水平,這也正是今后3D液晶電視的技術趨勢。由此專家指出,由于觀看技術上的問題已被解決,未來3D電視的爭奪將主要集中在上下游產業鏈條的整合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