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由于中國DVD產業沒有及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導致中國每出口一臺DVD影碟機就要向國際上的專利收費組織繳納20美元左右的專利費,使得中國DVD產業大面積虧損并迅速萎縮。在新興的3D電視產業鏈中,中國企業自然不想重蹈DVD產業的覆轍。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專利為基礎形成中國技術標準,無疑有助于中國企業爭奪全球3D電視產業鏈的話語權。
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總經理徐明認為,目前3D電視在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專利體系,這對于國產彩電廠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通過參與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技術標準,國產彩電廠家能夠有機會向國外同行收取專利費,并在3D電視產業競爭中掌握市場先機。長虹已經專門成立了很大的3D研發團隊,并積極參與到中國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中。
范科峰認為,國產彩電廠家和研究機構將自主創新技術融入到中國技術標準當中,可以獲得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外資彩電廠家要進入中國的3D電視市場,也必須要遵守中國技術標準,中國企業還可以通過中國技術標準去與外資企業共享和交換3D專利。
外資彩電廠家對于中國正在制定的標準極其關注。索尼某負責人向本刊記者表示,索尼將于今年6月份開始在中國市場大規模銷售3D電視。3D技術在中國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中國政府也在不斷推進標準制定。這將有助于推動中國整個3D行業的發展,索尼會積極同相關各方進行交流。
雖然3D電視在中國市場尚未批量生產和銷售,但是中國企業在3D電視產業鏈的準備工作早已開始。TCL某人士介紹,TCL在進入3D電視領域較早,早在2007年TCL就建立一支3D研發團隊,2008年在青島消費電子展上,TCL就展示了裸眼3D電視。海信某人士稱,海信于2009年推出了46寸偏光眼鏡式3D電視,顯示分辨率達到1920×540。
不過,與日本、韓國的彩電廠家相比,中國彩電業在3D電視產業鏈的整體技術水平還相對落后。
唐斌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坦然承認,與國外同行業相比,中國企業對3D技術的研發工作基本同時起步,但在資金、人員投入力度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相關技術還存在著不系統、不成熟、不完善等問題。這也確實需要中國3D產業組織團結大家攜手合作,加大投入,共同推動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并盡快制定出中國技術標準。
當然,標準的制定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趙茂軍透露,目前3D電視中國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主要針對終端硬件產品領域,由于中國企業在3D電視技術方面的積累還不夠,同時還涉及到整個廣播電視節目產業鏈的協調工作,所以,3D電視中國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推進得相對緩慢。而日本企業已經打算制定3D電視日本技術標準,并打算將其推廣為國際通用標準,這就使得3D電視中國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更加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