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物聯網概念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其相關產業一直在持續發展著。目前,國外相關技術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已經開始大力發展物聯網業務應用,并建立了較完善的商業模式。
整個物聯網產業可以分為四個大的組成部分,分別是基礎技術研發、物聯網制造業、物聯網服務業和客戶。
客戶分為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個人客戶包括居民、家庭、小區等,企業客戶又涉及電力、交通、物流、衛生、能源等各行各業。
基礎技術研發為物聯網設備提供基礎性的支撐,其中嵌入式系統技術和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是物聯網相關芯片的基礎,新材料技術、微機電技術是微型傳感器和執行器的基礎,新能源技術為傳感器和M2M模塊提供能量供應。
物聯網制造業和服務業是物聯網產業的核心環節。物聯網制造業為物聯網業務提供基本的設備和系統,目前以M2M設備、RFID設備和傳感網設備為主,另外還包括測試儀表設備、融合性網關設備、短距離通信設備等其他設備。M2M設備包括移動通信芯片、移動通信模塊、通信網關、應用服務器等設備。RFID設備包括標簽和讀寫器芯片、相關天線、射頻識別應用服務器設備等。傳感網設備包括MEMS芯片、傳感器、通信芯片和模塊、傳感網節點、傳感網網關等設備。提供這些設備的企業都屬于物聯網制造業的一部分。
物聯網服務業包括軟件服務、基礎設施服務、管理咨詢服務、測試認證服務和應用服務,其中應用服務是直接面向客戶,基礎設施服務包括網絡傳輸服務、云存儲服務等,軟件服務包括應用軟件、平臺軟件、終端軟件等。提供這些服務的企業都屬于物聯網服務業環節。另外一些企業可能同時提供多項設備產品,還有可能同時生產設備和提供服務。
可以看出,物聯網涉及很多的行業和企業,物聯網概念出現后,這些企業逐漸被劃入物聯網企業的范疇。隨著一系列物聯網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這些行業和企業有望從整個物聯網產業的高度來實現整體的發展。
盡管物聯網發展初期,設備市場將是增長的主力,未來服務市場潛力將比設備市場要大很多。但目前,物聯網技術發展才剛起步、物聯網應用不成熟,設備市場仍將是業界的關注點。
在基礎芯片和通信模塊方面,德州儀器是美國著名的模擬器件解決方案和數字嵌入及應用處理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在物聯網領域能夠提供ZigBee芯片和移動通信芯片產品。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產品制造商,在物聯網方面能夠提供Wi-Fi芯片、藍牙芯片、WiMAX芯片和RFID芯片產品。意法半導體、高通、飛思卡爾等芯片企業也可以提供物聯網所需的基礎通信芯片。此外,Telit、Cinterion、Sierra Wireless等通信模塊企業將通信芯片整合成能夠獨立完成通信功能的模塊,可以直接嵌入到設備中使其擁有通信能力。 在傳感網和RFID方面,美國是傳感網技術的發源地,目前也在全球市場處于領先地位,擁有Crossbow Technology、Dust Networks、Eka Systems、Honeywell、Ember等全球領先的傳感網公司。目前全球主要的RFID企業也集中在美國,包括Aero Scout、Savi Technology、RFCode、摩托羅拉、ODIN等。 M2M與RFID和傳感網不同,擁有電信網絡資源的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市場發展初期并沒有關注這項業務,因此產生了很多M2M業務的MVNO(虛擬移動運營商),他們租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來提供業務,與電信運營商一樣都屬于物聯網應用服務的提供者。隨著電信運營商對M2M業務重視程度的提高,物聯網MVNO地位逐漸弱化,其作用逐漸被電信運營商取代。目前,主要的物聯網MVNO包括美國的Jasper Wireless、KORE,英國的Wyless等。目前,物聯網業務發展較好的運營商包括法國Orange、英國沃達豐、挪威Telenor、美國AT&T和Verizon、日本NTT DoCoMo、韓國SKT等。另外,美國的Tridium、Axeda等企業還提供M2M軟件平臺。 總體來說,目前美國在物聯網技術基礎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歐盟和日韓電信運營商對于物聯網業務關注度較高。目前國外物聯網產業布局情況如下: 領先的RFID和傳感網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尤其是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硅谷地區集中了大量的基礎芯片和設備企業。美國電信運營商在早期不是很重視物聯網業務,直到2008年以后才紛紛關注相關的領域,因而產生了很多全球領先的物聯網MVNO企業。 歐盟在基礎通信芯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基礎,由于歐盟的電信運營商關注物聯網業務較早,目前擁有較多的M2M通信模塊企業,為M2M提供設備支撐。日本和韓國的物聯網企業以電信運營商為主。 目前,國外RFID市場、傳感網市場和M2M市場還比較獨立,商業模式也有所不同,存在三種主要的商業模式。 第一種是系統集成商為客戶提供服務。系統集成商采購設備制造商提供的物聯網設備,加上自己或者第三方的軟件應用,組合成完整的解決方案提供給客戶。這種模式是目前RFID和傳感網業務的主要模式,目前很多企業集系統集成商、設備制造商于一身,同時生產設備和提供服務;而另一些企業(比如IBM)就通過采購標簽和讀寫器設備,通過自己的軟件來組成解決方案。 第二種是物聯網MVNO為客戶提供服務。物聯網MVNO租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為客戶提供M2M服務。通常物聯網MVNO擁有自己的軟件平臺,需要購買終端等設備來制定解決方案,因此也起到系統集成商的作用。這種模式在美國較多,由于美國電信運營商初期對于物聯網業務重視程度不高,因此產生了一批物聯網MVNO企業。 第三種是物聯網電信運營商為客戶提供服務。電信運營商作為價值鏈的核心集成設備、軟件,直接為客戶提供服務。這種方式在歐洲比較常見,比如Orange、沃達豐都采用這種模式,把握整個產業鏈,直接為客戶提供物聯網業務。 形成這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的原因,主要是電信運營商缺乏RFID、傳感網、短距離通信技術的基礎,在M2M業務中很少涉及這些技術。目前除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以外的物聯網通信技術主要由原先各領域的其他企業提供。 電信運營商將成平臺和通用接口提供者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使電信運營商從業務提供者轉變為平臺提供者,未來,物聯網業務將深入到每個產業環節,深入到各個生活角落,電信運營商的角色將再次發生改變。 承擔了一段時間網絡提供者的職責后,目前電信運營商已經成為物聯網行業的整合者,直接面向客戶提供服務,尤其是歐洲以及日本、韓國的領先電信運營商,而美國電信運營商在加強了對物聯網的重視后已經逐漸從網絡傳輸者轉變為服務提供者。但隨著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市場的逐漸滲透,將不可避免地遇到所謂的行業壁壘。首先是在技術方面,各個行業有非常專業的需求,工業級的環境比人與人通信的環境要苛刻得多;其次是各個行業在自身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各有一定的成果,很難再采用電信運營商提供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電信運營商應轉變思路,采用提供通用網絡業務設備、平臺、接口和終端的形式,由各行業的專業企業來開發并提供業務,電信運營商得到分成。隨著RFID、傳感器與移動通信網絡的融合發展,它們將被整合進業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