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門就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這也許是消費者選擇電視購物最大的理由。記者昨日從市消委會獲悉,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電視購物行業一波三折,從2008年開始全面復蘇,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數碼、服飾、家居及電器成為深圳人主要選擇的電視購物產品。
昨天下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注冊分局有關人士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企業登記注冊角度來講,電視購物只是一種經營方式,不屬于行業經營范圍,無須前置審批。記者登錄深圳信用網查詢時也發現,深圳目前僅有一家企業登記注冊時使用了“電視購物”字眼,絕大多數電視購物企業從名稱中并不能得到體現,經營范圍也僅僅是電器、化妝品等某一類商品的銷售。
來自市消委會的最新調查顯示,有電視購物經歷的受訪者中,88.7%選擇電視購物的時間集中在2008年以后,2009年所占比例達到了47%。數碼產品、服裝飾品、家居用品及電器成為深圳消費者主要選擇的電視購物產品,手機等數碼產品所占比例更高達42.3%。調查顯示,深圳電視購物市場從2008年起開始復蘇,并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
據統計,深圳消費者目前選擇的電視購物頻道主要有14個,深圳廣電集團宜和購物頻道居首位,占有電視購物經歷受訪者的比重超過50%,其次是湖南衛視快樂購,占21.5%,再次是好易購、七星購物、居家購物等。
家住萬科四季花城的于小姐是典型的電視購物一族,消費經歷已超過10年。她告訴記者,最初在橡果國際購物,現在主要是選擇宜和,10年來購買了服裝、化妝品、香水、保健品、手機等多種商品,消費總額大概10000元左右,最近剛剛在電視購物節目中買了套100多元的塑身內衣。“主要是方便,且同類商品價格比實體店便宜,電視購物的廣告宣傳也很有誘惑。”于小姐談到選擇電視購物的原因時表示。
1992年,珠江電視臺率先在國內推出電視購物節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通過產品展示、導購人員解說、模特現場示范等方式銷售商品的電視購物從此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崛起。截至1998年,全國已有數百家電視臺開辦了電視直銷節目。但由于產品定位過窄、價位過高、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不規范,國內電視購物企業總量在2000年底從原來的1000多家驟減到300家左右,行業總收入也從最高的200億元縮水至40億元。
電視購物的市場究竟有多大?業內人士預測,中國電視購物產值高達3000億到5000億,更有調研指出,廣東省電視購物市場規模2012年將達到300億元到500億元。深圳市虹泰精英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曾向記者透露,該公司代理銷售的一款長虹手機,售價不到1000元,但通過電視購物渠道實現的年銷量卻超過100萬臺,經營規模由此可見一斑。
另據了解,隨著廣電媒體涉足電視購物領域,電視購物市場從2006年開始逐漸復蘇,2007年市場規模已達70億元。2009年,橡果國際收入2.876億美元,快樂購則宣稱收入實現20億元,東方購物宣稱收入28億元。采訪中,深圳廣電集團宜和購物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作為深圳唯一一個專業電視購物頻道,宜和購物于2008年3月28日正式開播,2009年實現收入數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