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視是“未來之星”
雖然,松下、三星、LG、索尼、長虹、TCL等彩電企業都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3D電視產品,三星、LG、海信、長虹等品牌已走進賣場,但受到3D片源、價格以及標準不統一等多因素的限制,暫時還無法像網絡電視、LED電視那樣快速普及。但從消費者對3D電視、電影的熱情來看,不難發現,未來3D電視還是蘊含了巨大的消費市場。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張素兵博士透露,“我們已經著手研究、制定3D電視相關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都已經討論過數次,目前正在對產品做針對性的測試。”而國產彩電企業海信、TCL、創維等也在積極配合國家3D電視標準草案的制定工作,該草案計劃于2011年完成。
業內人士坦言,伴隨著3D電視標準的進一步規劃和訂立,3D電視在未來幾年內或將迎來新突破。
“兩棲”電視成消費主流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的一次網絡調研數據顯示:68%的消費者有過觀看3D影像的經歷,約有一半人覺得視覺效果震撼。同時,在有過觀看經歷的受訪者中,有1/3的人有購買或體驗3D電視的意愿。由此可以預見,能夠同時兼顧2D和3D的電視機將成為下一代電視消費主流。工信部專家指出:3D效果對電視載體的要求更高,從技術角度看,等離子電視動態清晰度高、色彩更豐富、可視角度大等特點更能夠契合這種潛在的需求趨向。
“片源匱乏、標準不統一等整個產業鏈配套的不健全,將制約3D電視的普及。”陸刃波指出,但從消費需求看,能夠同時兼顧2D和3D的電視將成為下一代電視消費主流。
記者在賣場發現,市面上推出的普遍是47—65英寸的3D電視,價格在1萬元—3萬元不等。另外,商家為解決片源問題而贈送藍光DVD的方式也開始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他坦言,2D到3D的轉換也是3D影視內容提供的有力支持。通過新技術將2D到3D的電影內容進行轉換,實現在3D片源匱乏的情況下的3D觀影。
據悉,好萊塢已經有20—30家公司開始了2D到3D電影內容的轉換試作,并進行商業化試水。除此之外,天津也將開通13個電視頻道,試水開播3D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