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變化得太快。數月前還炙手可熱的“LED”現在已無人提起,所有的目光都已轉到“3D電視”上。
進入8月以來,關于3D電視的各種消息不斷從各個廠家傳出,主流的彩電品牌基本已卷入其中。最新的一個消息來自TCL,它不僅已拍攝了中國首支純3D廣告片,還宣稱在數周后將同步上市“偏光式”、“快門式”兩類3D互聯網電視產品。
同步起跑,鹿死誰手?
3D核心技術被洋品牌掌握了?“在3D電視技術上,沒有人敢稱絕對領先。”有業內專家指出,像數字電視時代基礎性專利費由少數公司壟斷的情況,已經一去不返。
對立體顯示技術的研究,中日韓的彩電企業幾乎是同步的。據統計,目前中國彩電業合計取得1000多項3D顯示技術專利,雖然在絕對數量上仍落后日本和韓國,但和此前模擬時代、數字時代的差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
以TCL為例,早在CRT時代TCL就開始了3D研發。2008年,TCL擔任中國立體視像協會的會長單位,牽頭制訂了中國3D電視圖像質量的測試行業標準,次年,便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裸眼3D電視。2010年,TCL率先發布3D互聯網戰略,8月又推出國內首條3D廣告片,隨后偏光式和快門式的3D互聯網電視將全面上市。正是有了這些積累,在3D技術上,中國彩電企業不再諱打“技術牌”。
各具優勢,三足鼎立
三星似乎取得了領先,6月份中國市場占有率超過80%。但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分析,3D電視市場還未真正啟動,各品牌都有“殺手锏”。下半年隨著3D電視的大規模上市,市場很快迎來中日韓“三足鼎立”期。
中日韓3D技術各具優勢。索尼是日資企業代表,它注重“完善的3D電視產業鏈布局”占了一個“全”字。從拍攝、節目制作、內容提供到終端播放,索尼無處不在。韓國三星的策略就是“快”。盡管在3D研發時間上,韓國企業要落后于中國、日本企業,但在產品推出上卻做到了最快。
相比之下,TCL在3D技術和產品開發顯得“精”,產品定位更精準,應用技術更精湛。作成為擁有3D技術專利最多的中國企業,TCL也是目前惟一擁有裸眼、偏正、快門三種3D觀看技術的企業。在3D之路上,TCL創造了不少“第一”的歷史:第一家推出商用裸眼3D、第一個將互聯網技術與3D電視結合、第一條3D廣告片……而不少體驗過TCL 3D電視的業內人士私下都稱,在立體畫質的處理方面,TCL要優于韓國品牌。
國產領頭,拓展市場
對于消費者來說,噱頭已經夠多了,但3D電視是不是真正成熟了?
分析人士指出,3D電視要進入普通百姓家,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內容,二是標準。這兩大難題若不能解決,3D電視的發展必然舉步維艱。
據了解,內容瓶頸目前已成為制約3D電視普及的最大障礙,像《阿凡達》那樣的高質量3D片源極少。另一方面,3D電視的技術標準依然不清晰,不僅影響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評定,也直接影響用戶體驗。
在解決這兩大問題上,TCL已取得了重要進展。為提升觀看3D電視的舒適性、便利性和健康性,研發出三大技術群和八大核心技術,其中如全格式播放、延時抗干擾、智能像位算法、2D轉3D等應用技術已具備了全球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