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3D、網絡智能、感應力……2011年,電視被賦予更多功能,直到它看上去不再像電視為止。
“2011年,電視被賦予更多功能,直到它看上去不再像電視為止。”美國《紐約時報》電子消費專欄作家大衛·普杰(David Pogue)的這句話并非玩笑。當地時間昨天結束的美國國際電子消費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上,電視機的新技術呈現井噴態勢——裸眼3D、網絡智能、感應力……
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和技術的年度會展,為期四天的CES一向被業內視為全球最重要的電子科技風向標之一。今年的CES告訴人們:電視需要重新定義了。
裸眼在家看3D
拋棄那副昂貴卻不舒適的3D眼鏡吧。去年CES展上,人們必須戴著一副配備的眼鏡觀看3D影片。過了一年,裸眼3D的顯示技術逐漸普及開來。
在CES正式開幕前,東芝公司已經迫不及待地向媒體發布了他們最新研發的56英寸超高清分辨率裸眼3D液晶電視樣機。這款樣機的二維顯示分辨率為 3860×2160,當用戶把機器調節到裸眼3D立體模式時,由于樣機要分別顯示左右眼圖像,分辨率就下降為1920×1080,不過也還夠得上高清水準。用戶站在指定的三個角度,都能看到栩栩如生的立體畫面。“這款電視機距離量產還有不小的距離,因為它的邊框看上去毫無修飾,和東芝的其他產品相比有點粗糙。”一位參與體驗的國外媒體記者這樣描述道。不過,東芝已經宣布,他們會于今年在日本、美國等市場推出40英寸以上的裸眼3D液晶電視。
索尼公司除了推出3D電視機之外,還為其配備了一款家用3D全高清攝像機HDR-HD10。它擁有雙鏡頭和雙傳感器,3.5英寸的裸眼3D液晶屏。通過HDMI連接后,用戶可以在任何3D電視機上觀看拍攝內容。對3D癡迷的人可以用它來拍攝專屬的3D視頻,自娛自樂。
電視與網絡“聯姻”
一邊看電視,一邊用電視屏幕和網友聊天,在網絡上搜索網頁,電視與網絡的“聯姻”賦予了電視媒體新的生命力。在CES上,智能網絡電視展現出了新生的活力。不僅是三星、LG這些傳統電子生產商紛紛推出Smart TV的新品,谷歌、蘋果也看好這段“姻緣”,推出了谷歌TV、蘋果電視,試水網絡電視行業。
三星最新研發的Smart TV就是電視網絡化潮流的典型代表之一。作為電視機,它連接、顯示和播放電腦、移動設備的所有內容,并把這些內容展示在同一界面內。通過電視機全項搜索(Search All)功能,用戶可以在電視、電腦和移動設備,以及網絡和視頻點播服務中搜尋想看的內容。由于它內置了網絡瀏覽器(Web Blower),用戶可以通過電視輕松瀏覽網絡。最關鍵的是,它還仿效了蘋果的程序服務模式,用戶通過Smart TV登錄三星的程序專賣店(Samsung Apps),購買相關軟件,就能為電視機擴充體育、娛樂、資訊、游戲和網絡社交功能。真不知道蘋果的喬布斯本人看到別家的拷貝不走樣,會不會再為自己的蘋果電視摸索一套全新的軟件服務模式。
你自己就是控制器
微軟新近推出的Kinect感應力套件,打出了“你就是控制器的口號”,成為微軟在游戲主機市場的殺手锏。利用Kinect的3D捕捉技術,你只要憑空做出轉動方向盤的姿勢,就能夠通過屏幕控制游戲進程。
沒過多久,另一些電子生產商就忙不迭地把類似的技術用在了他們的新品電視機上,足以讓微軟感到后生可畏。在CES上,國產品牌海信就展示了他們最新研發的智能感應觸控電視Hi-Touch。用戶坐在離Hi-Touch不遠的沙發上,用手指上下、左右移動、點擊,就能對電視進行隔空的操作,再也不用為找不到電視遙控器翻箱倒柜。同時,在玩拳擊對抗游戲的時候,用戶還能對著屏幕隔空打拳,電視機感應到用戶出拳的力度、速度,把這些參數輸入到游戲軟件,以此來決定游戲的進程。
“近年來人機交互的基礎技術發展迅猛,如傳感器技術、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姿態識別等技術已經成熟。消費電子產品隨之變得越來越智能化,產品形態發生根本變化,人們的消費習慣也會因此而改變。”海信集團副總裁林瀾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人機互動型將是未來電視的下一個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