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言與背景
2010年十月,索尼與谷歌共同推出了具備安卓操作系統的“Google TV”,掀起了平板電視智能化的浪潮,在隨后的2011CES大展上,索尼、松下、三星、LG、夏普、東芝等電視制造企業無一例外地重點展示了其智能電視產品,標志著電視“智能”時代的正式到來。2011年各大電視品牌齊發智能電視新品,據統計,截止到六月,在我國市場中有售的智能電視超過120款,上下游配套設施和產業鏈逐步完善。
根據奧維咨詢的數據,智能電視在6月銷售8.9萬臺,滲透率達到8.9%,消費者開始接受智能電視的概念。其實智能電視的概念相對模糊,籠統地講,我國提出“三網融合”后,曾風靡一時的所謂“IP TV”、“互聯網電視”等等多種多樣叫法的多功能電視產品都可以看做是智能電視的初級形態。
從電視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電視機已經逐漸擺脫“接收電視廣播的裝置”單一屬性,向家庭娛樂中心轉型。究竟何為智能電視?哪個品牌的智能電視值得購買?基于此,人民網于2011年4月28日啟動“智能品質生活”系列專題報道活動,人民網與權威專家、專業媒體和知名企業分別從不同角度剖析智能電視產業的發展趨勢,展示這一產業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發展軌跡。
第二章:智能電視起源與市場現狀
2.1 智能電視起源
早在07年,就有電子制造廠商提出了“智能化”的概念,隨著智能手機等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采用高集成化、人性化的設計,方便使用的同時給很多產品都賦予了新的時代定義。電視機作為傳統家電產品,智能化的起步較晚,09年部分國產品牌推出的“互聯網電視”可以被看做是智能電視的一種嘗試。2010年10月,索尼正式推出智能電視新品,該產品將獨立的操作系統與電視機進行集成,是智能電視時代的標志性產品。隨后三星、LG、松下等廠商陸續宣布研發成功智能電視,并在2011CES上集中展示。2011年3月,各大品牌智能電視紛紛登陸國內賣場。
2.2 智能電視市場現狀
2010年長虹、TCL就已經提出了電視智能化的概念,不過當時市場上出現的智能電視大都采用各廠商自行研發的操作系統,相對封閉,缺乏相應的標準和程序拓展空間,應用并不豐富。2011年隨著安卓智能操作系統在“Google TV”上的成功實驗,各大電視廠商紛紛將此系統用于智能電視,截止目前,市場上90%以上的智能電視均采用安卓操作系統,部分廠商還針對電視應用的特點,自主對系統進行了二次開發,改進了界面和操作控制體驗。
智能電視相對于傳統的電視機,其革命性的變化在于加入了智能操作系統,將電視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環境。硬件部分各廠商的差別并不大,但應用程序的豐富程度不盡相同。雖然采用的是相同的操作系統,但目前的智能電視還不能像手機一樣做到應用程序無縫通用,也沒有統一的電子市場,各電視品牌均自建應用商店,在軟件的數量和質量上也沒有統一標準,相對比較混亂。總體來看,智能電視整體發展形勢較好,但在軟硬件的結合與相關標準的制定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