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凡提》到《功夫熊貓2》,3D電影的熱播,炒熱的3D電視產品,但是由于價格昂貴、內容匱乏,3D電視市場銷售一直不溫不火。如今,隨著央視3D頻道即將開通和3D電視價格不斷下降,業內人士紛紛看好3D電視的未來,認為明年將是3D電視的爆發年,3D電視的發展將就此一帆風順。事實果真如此嗎?本報記者進行了各方調查。
央視3D頻道即將開通 片源不足問題迎刃而解
兩年多來,業內一直關注的3D電視頻道開通問題,如今終于有了定論。在前不久舉行的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競購大會上,央視總編室副主任王建宏表示,明年1月1日,央視3D頻道將正式開通。央視技術管理室副主任路曉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要求,3D頻道由中央電視臺、天津電視臺、江蘇電視臺等6家電視臺為其提供3D節目內容。央視3D頻道每天播出4個小時新節目,重復播放兩次,該頻道定位為付費頻道,但為了普及3D電視節目,試播期間將采取免費形式。據悉,3D頻道將采取衛星覆蓋、有線接收的方式,具有3D功能的電視機都可以接收到,與3D電視機采用快門式還是偏光式沒有關系。
明年是奧運年,3D頻道的開通讓觀眾可以在家里體驗到倫敦奧運會現場的效果,央視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表示,3D節目將是明年奧運報道的一大亮點。他說:“3D信號在去年世界杯期間就已經演練過了,這次奧運期間,觀眾可以真正體驗在家里看倫敦奧運會比賽現場的感覺。”在奧運賽事報道中,將有275小時的3D信號節目,主要集中在田徑、游泳、體操等項目上。
據記者了解,為了促進我國3D電視產業的發展,前不久,國際3D學會中國分會已經正式成立。中國分會主席丁文華對記者表示,近幾年3D產業飛速發展,集中體現在電影、電視節目、照片和游戲領域。這樣一來,高質量的3D內容成了3D技術產業化的關鍵。中國分會將致力于培訓更多的3D內容制作專家、提供正確觀看3D電視的方法、向優秀的3D作品頒獎等工作。中國分會計劃從3D內容制作、廣播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等工業界和教育界召集會員。在中國,3D電影要先于3D電視播出,目前已有三四部純3D電影播出,更多的3D電影正在制作當中,中國數字電影屏幕也已超過8000塊,其中一半具有3D放映功能。另外,當前中國3D電視保有量已達七八百萬臺,并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這些都為3D在中國的普及奠定了硬件和用戶基礎。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對記者表示,央視3D頻道的開通預示著3D電視普及進入加速階段,3D頻道的開播解決了3D片源不足的困擾,將直接刺激3D電視的市場擴容。
產品日益豐富 價格快速下降
去年上半年,各大電器商場的3D電視機還主要以三星和索尼為主,產品型號也只有十幾款。當時的3D電視機主要是試水之作,最廉價的一款三星46英寸3D電視售價也要14999元。如此高價位并不是普通大眾消費得起的。隨后,無論本土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幾乎都出擊3D電視市場,東芝等少數品牌甚至展出了裸眼3D電視。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10多個品牌的各種尺寸超百款3D電視銷售。在眾多的3D電視當中,記者發現部分本土3D電視還在推出入門級的32英寸電視機,與高端的60英寸3D電視機相比,價格分別在4000元與6萬元左右,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隨著產品的日益豐富,3D電視價格也快速下降。像索尼等品牌55英寸的3D電視機,半年內從3萬元降至2.5萬元,降幅高達17%。國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3D電視的降幅在20%-40%,平均達到三成左右。隨著成本的逐漸攤薄,目前市場上同尺寸的3D電視價格與普通LED電視相比僅差千元,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購買壓力。
GFK(中國)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國內3D液晶電視零售銷量為107萬臺,環比增長121%,市場占有率從一季度的2%上升到12%。業內人士分析認為,3D電視的產品線日漸豐富,價格也更加親民,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導致3D電視價格跳水的原因,有專家分析是3D電視機競爭激烈所致,此外,偏光式3D電視機的面市迅速地降低了成本,因為這類電視僅需在液晶面板中加入偏振組件即可實現3D顯示,另外其配套的眼鏡制作簡單、價格低廉。
隨著部分技術壁壘被攻破,上游面板生產商紛紛降價。在面板成本上,彩電制造商降低達20%左右。受財報壓力的影響,一些廠商主動降價。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執行副總、人力資源總監李波就表示:“一些上市的電視企業希望抓住年尾的最后兩個月,交一份滿意的財報答卷。”
隨著3D概念的普及,各大廠商大規模推出3D電視,形成價格競爭,也導致了降價。新七天電器網品牌總監田原對記者表示,隨著價格的下降,3D電視的市場份額明顯增加,去年春節期間3D電視的銷量還不到3%,今年十一就已經到了20%,預計在明年元旦的時候,這個數字能夠達到40%或更高,接近平板電視的半壁江山。
●展望
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3D功能將成為標配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3D電視已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根據GFK中國預計,2012年3D液晶電視全國銷售總量為1000萬臺,銷售額為320億元,市場占有率將達到25%。
由于市場快速增長,3D技術已經成為各大彩電廠商必須掌握的技術。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成本不斷降低,3D電視的價格將繼續逼近普通液晶電視,趨于平民化。
雖然主動快門式和被動偏光式技術日漸普及,但是兩者各有優缺點,并不能完全兼顧到3D電視在畫面顯示和觀看舒適度等方面對用戶的影響,3D技術的完善亟待改善,3D技術陣營的對壘仍將持續。
目前,國家廣電總局已經將3D電視制播能力作為“十二五”期間重點規劃項目,提出了“十二五末期將開播10個3D頻道”的發展目標。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記者表示,國家的大力推動將為3D電視的普及提供最強大的助力,3D技術將成為電視機的標配功能。 (王 峰)
●現實
阻礙仍在,裸眼3D才是未來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指出,從當前3D電視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3D電視逐漸走向普及化,但其所面臨的困難也不容小覷——國內尚無3D播出的模式和相關標準;缺乏固定的3D節目和播出頻道導致片源欠缺,即便央視3D頻道開通,由于播出時間短、節目內容少,依然難以完全解決內容缺乏的問題;3D技術仍處在探索階段,長時間觀看可能引發的不適感等問題,仍然是廣大消費者詬病所在。各大廠商應繼續加大對3D技術研發的投入,改善3D電視觀看質量與舒適度。
在采訪中,不少消費者表示,雖然3D電視價格頻頻下調,但仍然偏高。更多的消費者則擔心戴著特殊眼鏡看3D電視多了,會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還有就是目前3D電視片源還比較少,許多3D節目只能通過播放藍光3D碟片觀看。雖然目前有些品牌的3D電視也有2D轉3D的功能,在網上下載高清版的2D電影或購買碟片,使用3D眼鏡觀看,同樣具有3D效果,不過,仍難達到消費者隨時觀看清晰畫面3D節目的需求。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專家們一致認為,裸眼3D將是3D技術的最終發展趨勢。裸眼3D既可改變目前3D技術全都需要佩戴專用眼鏡的煩瑣,也可以有效解決長時間觀看3D節目可能出現的視疲勞感。但是,目前裸眼3D技術還停留在新產品展示階段,技術不夠成熟,用戶體驗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并沒有大規模產品投入市場。對此,專家們表示,各大彩電廠商不應只局限于對需要佩戴眼鏡觀看的3D技術的關注,也要加快完善對裸眼3D技術的開發與布局,并重視觀看舒適度的問題,不管是裸眼還是非裸眼,要以消費者需求為前提,開發出更適合觀看立體效果的3D影像技術,只有這樣,3D電視才能真正踏上光明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