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將引導行業走向規范
魯建國解釋說,以前對產品質量的檢測大多針對單一產品,雖然對樣機的檢測準確度高,但耗費時間長、代表性差。可靠性試驗則是通過對多個產品的檢測與測算,對批量產品進行可靠性評價,從而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為科學的選購參考。
“新標準給企業檢測產品可靠性帶來了一定難度,這主要表現在檢測周期和試驗條件上。”對于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電熱水器可靠性標準,美的電熱水器技術經理周立國表示:“按照標準要求,1臺產品的檢測周期為9000個小時,也就是365天,用3臺機器檢測需要4個月,10臺機器則是1個多月。測試臺數越多,檢測時間越短,相應所占用空間就越大。”此外,由于檢測室要求周期性加熱,需要有人值守,因此新標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需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雖然標準不是強制性的,但它對電熱水器可靠性試驗和檢驗有很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萬和新電氣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黃上武認為,擁有一定技術水平和基礎的企業才能進行相關的檢測工作,這對企業實力是一種考驗。
凌宏浩也認為,目前家電產品特別是出口產品出廠前一般都要做可靠性測試,但每家企業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驗證。我國可靠性標準體系的建立,有助于企業明確檢測要求,同時也便于社會輿論及消費者進行監督。
●專家觀點
提高可靠性是個系統工程
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部部長魯建國表示,要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必須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上都作出努力。
首先要抓好主要零部件的質量。零部件、標準件的質量是產品系統可靠性的基礎。但目前相當一部分零部件存在質量信息披露不規范、不完整、參數不全、一致性、穩定性差等問題,影響了整機可靠性設計的選用。特別是有些企業為降低成本使用假冒偽劣零部件,嚴重影響了整機的可靠性指標。因此,提高零部件的質量是產品可靠性的首要工作。
其次,要加強產品生命周期的可靠性控制。不能把產品可靠性簡單地理解為壽命越長越好,而應該是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故障發生的概率越低越好。因此,產品在設計初期就要確定可靠性指標,做到在設計、制造過程中目標明確。
此外,我國家用電器整機可靠性標準的制定工作尚處在初級階段,覆蓋面窄,沒有形成體系,因此難以確認產品的可靠性水平。所以,目前亟須建立和實施家用電器產品可靠性評價和召回制度,加強可靠性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體系,形成層次分明、互相銜接、各有側重的可靠性標準構架,能夠對產品可靠性進行全方位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