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無疑是家電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年。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家電銷售拉動明顯。家電渠道在這一年里,在保持擴張步伐的同時,努力提升賣場營業環境及顧客的購物體驗,并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而3C電子產品成為家電賣場最大的掘金地。
從家電品牌來看,綠色低碳、智能、變頻、多功能化成為關鍵詞。在今年,電視產品的更新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年;同時人們更愿意選擇低碳環保的產品,變頻空調慢慢為消費者所接受;產品也向著多功能化發展,洗衣機冰箱不僅擁有了更多的附加功能,還成為家居裝飾品;小家電在今年也迎來了銷售春天,層出不窮的食品風波,讓人們日漸趨于在家自給自足。
湖北地區新增家電門店34家
在十二五規劃的背景下,渠道商紛紛喊出了3年再造一個自己的口號,下半年賣場擴張速度明顯增快。
已有2年未開新店的工貿家電,在今年一口氣開了4家門店,其中包括營業面積1.5萬平方米的龍陽店,以及2萬平米的航空路店,截至今年工貿家電全省門店達到82家。
截止到今年12月底,武漢蘇寧電器將擁有門店49家,其中新開16家,僅在12月份就有3家新店計劃開業。
武漢國美電器去年年底擁有門店31家,而今年截止到目前擁有門店43家,加之開業在即的2家,武漢國美今年新增門店14家。
渠道商的開新店始終緊跟人群需求。針對新商圈、住宅人群,相應的門店應運而生。隨著南湖樓盤及居住人口的增加,工貿瞅準時機,南湖社區店閃亮登場。面對光谷新新人群逐漸爆發出來的購買實力,國美光谷旗艦店迅速入駐光谷坐標城。
另外,貫徹全年的則是對舊有門店的陸續升級。在今年,各賣場將旗下門店的側重點進行了細分,由此衍生了一批新模式店名——旗艦店、新活館、EXPO旗艦店、3C+旗艦店、精品店、社區店等。
賣場通過對門店附近人群的消費特征,更為明確的進行了區分。在中南,附近寫字樓密集,3C產品消費潛力大,蘇寧、國美陸續將其原有門店升級為側重于3C產品的3C+旗艦店及新活館。
而超級旗艦店也不斷進入人們視野,超級店大多位于核心商圈,擁有低中高檔次、所有品牌產品。即將與江城消費者見面的工貿航空路店,致力于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家電賣場,而與其對街的正是蘇寧的EXPO旗艦店。
如此迅猛的升級、開店背后,消費能力是否跟得上,渠道商們卻不擔心這點,“市場還有潛力可挖。”工貿副總經理徐斌認為,周邊地區的消費和3C產品的銷售還有提升空間。打造出標桿型賣場,起到風向標作用,隨著城際鐵路的開通,門店將輻射至周邊地區。
在工貿航空路店,工貿家電辟出了2000平方米的面積用于專營3C產品,這已是普通家電門店的總面積。如此大手筆,映射出渠道商對于3C產品銷售的信心,同時它也將成為各大渠道商開新店的重要利潤支撐點。在北京、上海等地,家電賣場拿走3C產品銷售的絕大部分份額,武漢市場的這塊大蛋糕,還有待瓜分。五一期間3C產品的銷售額占據賣場銷售總額的25%,十一達到40%,隨著消費者的認可度增強,這一比例還將繼續上升。
為達到3年再造目標,家電渠道商正在謀求多元化發展,做了一些嘗試,如在家電賣場賣家居。在工貿的一些門店,不光賣家電,五金工具、鍋碗瓢盆赫然也陳列其中。在蘇寧中南店,設立了家居超市。商品全部按“宜家”方式展示,包括插花一次性用品、樂扣塑料制品,以及飛利浦、歐普燈具、衛浴小件等,還附帶兒童游樂區。家電賣場正慢慢跳出家電專家的身份,像生活一站式服務進發。
賣場華麗轉身
3C電子產品成為新掘金地
在今年五一小長假,電腦及手機等3C電子產品的熱銷讓渠道商大吃一驚,此后3C產品銷售數據一直呈翻番增長。各賣場開始加大對3C產品的投入,“每逢舊店升級,我們就會將3C區域進行擴容。”工貿副總經理徐斌曾這樣告訴記者。國美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國美最顯眼的展示區域永遠留給3C產品,表示出對3C產品的重視。
國美自5月升級中南新活館以來,將3C產品展區面積進行擴充,此后其他門店升級中,均是不斷增大3C展示面積。而7月,國美與本報共同舉辦的“炫酷達人挑戰賽”,在國美王家灣店成功舉辦,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聚集,國美努力擴大3C領域份額的決心有目共睹。
武漢市高校林立,學子眾多。作為3C產品的重要買單大戶,學子們購買裝備一度選擇電腦城、通訊城等專業賣場。而電腦城獨特的銷售模式,造成了市場的不規范,拉客、宰客現象嚴重。而家電賣場標出的3C產品價格一度令人咋舌,當產品價格不再那么不可理喻時,家電賣場找到了新的掘金地。
工貿副總經理徐斌表示,3C產品能在家電賣場熱銷,根本原因是產品單價的下跌及賣場的口碑。
科技快速的發展,導致3C產品的價格跌幅非常快。目前的電腦市場就處于微利時代,一臺高配置的品牌電腦價格多在三四千元之間,因此消費者更多的愿意選擇品牌電腦,而電腦城最具優勢及性價比的DIY裝機人氣不在。
“當電腦產品的種類、數量下降,賣場就十分容易進入這個市場了。”家電賣場憑借著規模集采優勢,拿到的價格低,甚至還可以向廠商定制機型。
如今,走進眾多家電賣場的一樓,恍如到了廣埠屯的電腦城,賣場人士坦言,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賣場也正是向著這個目標打造的3C區域。
除了電腦,手機也成為家電賣場的銷售明星之一。在五一期間,蘇寧賣出的手機將近有4萬臺,同比增長200%。
市場上最熱門的手機能在家電賣場找到,眾多最新智能手機選擇在賣場首發。賣場將自身逐漸打造出潮流前沿的標簽,并憑借各種促銷活動,將手機價格拉低。
從國慶銷售數據上來看,3C產品已成為三大賣場銷售主力軍。工貿的電腦銷售同比增幅50%,成為銷售明星產品,智能手機同比增長20%;而蘇寧數碼同比增長13%,通訊同比增長53%,電腦同比增長58%。在國美,電腦、手機成為了兩大銷售熱點。家電賣場逐漸成為3C銷售主渠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來家電賣場購買電腦數碼產品。
賣場大打服務牌
優質的購物體驗比拼價格更重要
做好服務是渠道商一如既往的方向。當價格做穿,產品同質化時,還能使上勁的就是完善服務。在今年,賣場更加重視用戶的購物體驗,并著力改善購物環境。
“我們不希望與顧客只是買賣關系,而是賣場去發掘好的家電產品,再推薦給顧客。或者顧客把自己的需求告訴我們,我們引導顧客進行消費。”工貿副總經理徐斌說到。
在提升購物舒適度上,各賣場做了諸多努力。如工貿一直堅持培養自營員工,如家電顧問、電腦工程師,為的是在向顧客推薦產品時,能做到不偏不倚,讓顧客真正買到需要的產品。
在蘇寧的精品店,同樣啟用的是自有員工,少了品牌促銷員帶有業績目的的搭訕,顧客能夠自由的選擇,或是隨便逛逛,舒適度大大提高。
目前完全采用自營員工,從運營角度看不太可能,希望以后賣場能夠更加注重并完善這方面,引導消費者買到正確的產品。
良好的體驗還關乎細節,提供給顧客一個優質的購物環境也是賣場的升級方向。百貨商場的購物環境一直為消費者津津樂道。而在今年,江城市民有望看到一個比擬百貨商場購物環境的家電賣場。16部手扶電梯、4部觀光電梯,不同樓層采用不同主題,工貿航空路店在提升購物環境方面,找到了另一個方向。在此之前,工貿還在龍陽店公共音響系統上進行了優化。
蘇寧的超級旗艦店同樣在店內設施上做足了文章,據蘇寧武漢負責人戴馮軍介紹:“作為探索未來店面發展趨勢的嘗試,Expo超級旗艦店的定位主要面向時尚高端消費群體,影響這類人群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賣場的環境,不僅包括店面的硬件裝修檔次,更多地是基于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的店面設計。”Expo超級旗艦店包含了合理的動線設計、根據室溫自動進行調節的中央空調系統、明亮而不失個性的燈光布局、各類配套防火防水防塵設計、最合理的產品布展設計、帶有娛樂休閑學習功能的休息區等。
超寬的過道、少拐點、少障礙,讓消費者能夠輕松逛完所有展區,并減少疲憊感,這些細節均是賣場需要考慮的地方。
國家政策拉動銷售標準的實施促進行業規范
在今年,國家為刺激家電業所出臺的空調節能補貼、以舊換新等政策,陸續到期。而在政策終止前,眾多消費者搶坐“末班車”。
6月,空調節能補貼惠民政策到期終止。而在此之前每購買一臺定頻空調最高可獲得400元補貼。4月,由于原料上漲及成本的增加,空調漲價一直傳得沸沸揚揚,加之節能補貼的終止,促使大批消費者下單成交,購買力在五一小長假爆發,期間各賣場空調銷售占比將近40%。
節能政策終止后,變頻空調終于迎來銷售春天。沒有補貼的定頻空調與變頻空調價格相差不大,而變頻空調還意味著低碳、省電、舒適,變頻空調市場占比從30%躍至60%,直至90%。
而持續了3年的以舊換新政策,也將在本月底接近尾聲。以舊換新政策直接激發了城市家電的更新換代,雖已進行至第三年,今年拉動銷售依然非常明顯。近期,隨著以舊換新政策的倒計時,各賣場的接待點都排起了長隊。一些市民為搭上這趟車,將家電購買計劃提前,在二手家電市場,二手家電開始供不應求,甚至斷貨。
隨著彩電在今年3月正式貼標、納入能效標識體系后,自此市場上所有家電產品都可以看“標”購買。節能作為今年的恒久主題,用戶必須清楚的了解所買家電產品耗電情況,做到一目了然。在國標中,均強制實施了產品進入市場銷售的最低能效門檻,耗電大的家電漸漸消失在賣場貨架上。節能門檻不僅體現了國家對于家電產品能效水平提升的戰略決心,也成為在市場競爭中區分企業綜合實力與規模的“試金棒”。
今年,消費者要提及的最大的購物感受就是不用多費唇舌進行討價還價。“明碼實價”的推行,為消費者營造了一個透明公平的消費環境。
長期以來,消費者在購買大件電器時普遍會存在討價還價的心理,銷售過程中雙方將關注點都放在了價格上,消費者忽略了對產品自身的功能特點及售后服務、增值服務的了解,也沒有充分享受到消費的體驗和樂趣。這一現狀既對消費者不公平,也導致消費者與商家無法建立信任。這種情況直接導致整體的交易效率低、時間成本提高,消費者體驗大打折扣。
政策實施以來,消費者、商家都松了一口氣。截至目前,同一款產品在不同的賣場,價格相同。價比三家的意義,轉變成了消費者對商家服務、購物舒適度的比較。而賣場方則更加注重發展會員,通過會員制度進行積分促銷,及配送贈品。
定頻空調漸被淘汰變頻空調成為市場消費主流
去年武漢地區變頻空調的市場占比為30%,而在今年的五一市場,在空調節能補貼的帶動下,定頻空調仍然是絕對的銷售主力。隨著政策的終止,變頻空調開始進入更多人的視線,并也以自身優勢,慢慢被消費者接受。
變頻空調主要能夠根據房間情況自動提供所需溫度,當達到期望值就能保持恒溫運轉,溫度波動小,房間的舒適度自然提高。相較定頻空調在運轉過程中一開一停造成的冷熱不均和高耗電量,變頻空調顯得節能又舒適。另外變頻空調可以在低壓、低溫的條件下啟動,有效解決了夏天電壓不穩、冬天室內溫度低而導致的空調啟動難情況。
隨著節能環保政策的深入推行,各大空調商家將競爭的重點轉移到變頻領域,變頻空調市場狼煙四起,競爭異常激烈。今年隨著各空調廠商大力推廣普及,到下半年變頻空調占比越來越高,逐漸成為消費主流,定頻空調慢慢消失在各大品牌的產品線上。
而今年11月,美的推出全直流變頻空調,相對于傳統定速空調、交流變頻空調乃至普通的直流變頻空調,優勢更為明顯,它能將變頻空調節能舒適的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由于壓縮機和室內外風扇電機全部采用直流電機,使產品的節能性能大幅提升,省電效果最高達到59%。美的宣布計劃兩年之內完成所有變頻空調產品的“全直流升級”,2012冷年確保全直流變頻空調銷售占比達到50%。
從外觀看,空調如手機產品一樣,正向著時尚超薄進發。格力推出的U系列超薄空調,深受年輕消費者群體的喜愛,而猶如太空艙的I系列柜機,向世人傳達了空調形象并非一成不變。縱觀今年各品牌空調產品,外觀時尚,設計感強,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將其與家居風格搭配起來。
白色家電集體轉型傳統冰洗產品向著高端大步邁進
從賣場數據來看,今年市民高端化消費趨勢非常明顯。而廠商也紛紛轉戰高端市場,引發了變頻空調、豪華冰箱、LED液晶電視、變頻微波爐、無網豆漿機、智能電飯煲等全系列家電的升級,不斷擠壓此前一直被外資企業占據的“高利潤”市場。高端轉型的背后,除了大企業快速崛起和強大外,還得益于近年來中國家電產業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的快速提升。
高端轉型除了為企業帶來經營利潤和業績的顯著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在高端背后,除了高價格,還應該有更新技術的支撐。
作為一種能為家電帶來節能、舒適效果的控制技術,家電的變頻化趨勢在今年得到了全面應用。變頻洗衣機、變頻微波爐、變頻冰箱等產品也紛紛發力,成為企業轉戰高端市場的助跑器。變頻化的背后,是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大限逼近,也是企業在積極探索“以技術手段謀求產品升級”的產業路徑開啟。
低碳節能的購物理念,使得消費者在選擇家電產品時,更加注重產品的能效,而擁有變頻技術的高端產品成了不二選擇。
此外,產品的外觀、附加功能都是消費者關注的方面。在洗衣機產品上,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單一的洗衣功能,擁有消毒殺菌、烘干等功能的高端機受到青睞。而三門、多門冰箱的走俏,反映出了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增多。較之傳統二門冰箱,這類產品可以自由變更冷藏、冷凍區域,更為合理的利用空間。再者這類產品往往外觀扎眼,放在家中更像一個生活藝術品。
電視概念迭起出新品速度堪比IT產品
今年,節能觀念的興起,LED電視慢慢代替LCD電視,成為消費者購買液晶電視的首選。
LED電視于2009年橫空出世,憑借技術上的優勢,日趨親民的價格,經過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滲透率已經達到76%。
從功能來看,從互聯網電視到智能電視再到3D電視,以及國慶期間提出的云電視,今年成為彩電行業歷經概念最多的一年。業內人士表示,平板升級LED、3D、智能、互聯網等一系列新品層出不窮的背后,正是近年來在全球平板化浪潮推動下,當傳統家電產業遭遇了IT信息化融合后,技術更新和產品換代陡然加速的結果。
今年的彩電行業努力創新,新技術亮點頻出,在這些頻出的亮點中,智能電視就為彩電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如果說2009年是LED背光液晶電視的元年,2010年是3D電視的元年,那么2011年就是智能電視的元年。智能電視一經面世便被市場廣泛認可,其市場成長速度更加迅猛。智能電視金額滲透率從2011年1月的7.6%起,一路走高,到2011年9月更是達到23.3%。
而最熱門的當屬3D電視,3D電視上市初期,因價格高昂,內容匱乏,未能夠走入尋常百姓家庭。到今年,3D電視無論是產品的豐富程度還是價格的可接受程度,都有了顛覆性的變化,在國內市場上才真正快速成長起來,走進千家萬戶。
3D電視的價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日趨親民。在國慶前,一些國產品牌提出淘汰2D電視,普及3D電視,并將3D電視價格拉低至普通LED電視價格。讓3D功能成為產品標配,成為幾大國產巨頭的共同選擇。
來自蘇寧數據顯示,以42寸電視來看,今年9月,42寸3DLED電視與42寸2DLED的價格比值已縮小到1.18,明年初,3D電視市場的售價與2011年國慶相比還將有15%左右的下降,屆時3D電視將真正成為一個技術與市場普及完美結合的產品。
此外,3D電視的發展也呈現出大屏化趨勢,最初3D電視尺寸段集中在42寸,而目前主流3D電視尺寸已發展為55寸,部分彩電廠商甚至推出了60寸及70寸3D電視,也受到了市場的熱捧。
國慶以來,被炒的風生水起的云電視,吸引了眾多眼球。不過相對較高的售價,讓消費者處于觀望階段,價格下跌預計要等到明年初,新一批新品上市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