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占據產業制高點的企業為什么會在此時遭遇重大挑戰?那些曾經開創產業未來的成功企業如今為何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撲朔迷離?我們選擇了諾基亞、惠普、思科和英特爾四家公司來做深入地探討和分析,希望能找出理由和原委。
這是四家非常成功的企業:
1、諾基亞一度占據全球手機市場一半的份額,如今卻在蘋果和Andorid陣營的合圍中苦苦探索突破之道;
2、惠普現如今仍然是全球營業額最大的IT企業,但是在云計算和IT服務領域,它顯然沒有做好轉型的充分準備;
3、思科一度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高達5400億美元,現在來自亞洲企業的挑戰日益強烈;
4、英特爾曾經主導整個PC產業的發展,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英特爾穿著正裝而來,卻發現參加的是一個化妝舞會。”
是這些企業準備不夠嗎?不是,作為產業制高點的掌控者,他們早早就在為下一波產業變革做技術和產品儲備,這些企業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有能力定義產業未來方向。但是為什么在變革到來之時,這些企業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呢?曾經讓這些公司如此成功的企業基因此時為何沒有發揮作用呢?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成功的詛咒”(Winner′s Curse,又譯為贏家的詛咒)。這一概念最先是用于解釋為了獲得石油、天然氣而卷入投標公司的投資低回報情況。提出此概念的專家們注意到,在任何形式的拍賣會上,拍賣物的價值是不確定的,贏家很可能由于支付超過競標項目的實際價值的價碼而遭受懲罰。換句話說,贏家往往因為自己的成功因素(出價高)而最終蒙受價值損失(標的項目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值錢)。
將這個概念置換到我們要討論的問題中來,可以這么說,那些曾經讓這些企業走向成功的基因最終可能成為這些面臨困境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