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有媒體報道指出,8.5代線有望于下月開工,京東方六代線將會在今年三季度全部達產,全年產值將達到80億元。是否真是如此?
張宇:自2009年8月奠基以來,京東方北京8.5代線建設進展順利,2010年7月實現主體廠房封頂,自2010年12月起進入工藝設備的搬入、安裝和調試階段,計劃2011年6月底點亮第一塊屏,2011年三季度量產。
京東方合肥6代線于2009年4月奠基,2010年10月量產,從2010年12月開始,月綜合良品率均保持在95%以上,單日最高綜合良品率達到97%以上;按計劃,京東方合肥6代線將于2011年5月實現滿產(達到設計產能90K玻璃基板/月),預計年內可生產液晶面板超過1000萬片,全年產值將達到80億元人民幣。
《證券日報》:京東方液晶面板項目總投入已達到600億元左右?
張宇:目前,京東方擁有一條成都第4.5代TFT-LCD生產線,總投資34億元人民幣;一條北京第5代TFT-LCD生產線,總投資100多億元人民幣;一條合肥第6代TFT-LCD生產線,總投資175億元人民幣;一條第8.5代TFT-LCD生產線也在積極建設中,總投資280億元人民幣。按投資額計算,以上各條世代線的總投資額達580多億元人民幣。
《證券日報》:液晶面板制造能否帶動上下游共同發展?
張宇:TFT-LCD產業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通過七年積累,隨著京東方等國內TFT-LCD企業產能規模的逐漸擴大,目前我國TFT-LCD材料與器件的國產化程度已接近60%,預計五年內有望超過90%。我國已有數十家裝備企業進入TFT-LCD裝備制造領域,隨著產線的規模化投資和裝備技術水平的提升,裝備國產化率未來五年有望達到30%以上。
更為重要的是TFT-LCD是新一代電視、電腦和手機等下游整機的核心部件(其成本約占電視整機成本的80%-85%),該產業的發展,對數字高清和下一代互聯網時代的4C融合,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等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以京東方8.5代線為核心的北京數字電視產業園為例,目前就吸引了以國際知名企業康寧顯示、住友化學為代表的上游企業,和冠捷顯示為代表的下游企業入駐產業園。總的配套企業達20多家,拉動投資額達600億元,年產值可達1000億元。
《證券日報》:有業內專家指出,液晶面板制造需要大量投資,無論對資金需求和量產收益,可能在未來存有不確定性?
張宇:客觀的講,任何行業的投資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僅僅是液晶顯示產業。
液晶面板已成為當今新型薄型顯示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該產業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全球新增市場容量將在1000億美元以上。據測算,到2010年由該產業帶動的整體相關行業市場總量將超過5400億美元。
液晶顯示產業就如同信息化社會的“糧食”產業。信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75%靠視覺,這就離不開顯示。可見發展液晶顯示產業對于一個信息化國家、信息化社會的重要性。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們在其他產業還都掣肘于海外的情況下,一個信息化國家如果再沒有了自己的“自產糧”那將會是怎樣?
《證券日報》:政府對經濟的調整作用是巨大的。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可以為國內部分面板企業分憂。作為企業希望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引導面板企業?
張宇:在產業振興規劃、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等政策支持下,平板顯示已成為中國信息產業一個新的戰略增長點,得到了我國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支持。
然而和全球液晶顯示產業發展強國相比,我國目前的液晶顯示產業發展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從技術方面來看,政府在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方面對企業增加關注和投入。
從規模方面來看,液晶顯示產業的特點是規模效益突出,海外發展液晶產業的經驗證明,企業只有形成適度規模才能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我們發展液晶顯示產業應本著投資(經營)主體集中,產業區域合理布局的產業發展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整合資源,韓日臺產業發展經驗表明,國家集中力量支持一至兩家龍頭企業發展,并以此進行相關整合形成規模優勢,打造液晶顯示產業的國家競爭力。
從資金方面來看,液晶面板生產線投入巨大,一條生產線的投資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人民幣。在行業低谷和產業發展的初期,如何解決資金難題,除了市場融資、引入風險投資、上下游廠商合作之外,國家的政策支持更顯重要。
《證券日報》:對于液晶面板特別是高世代液晶面板的前景看法是怎么樣的?國內高世代面板企業已經嚴重受到國際廠商威脅?給同行企業有怎樣的警惕性意見和指導?
張宇:平板顯示的特點導致的新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從供給來看,待2011年三季度,京東方8.5代線將會是最早投產的中國大陸首條8.5代線。8.5代線主要生產26英寸至55英寸液晶電視用顯示屏和模組,這些產品是現在及未來市場的主流顯示產品。特別是32英寸以上產品,今后將會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液晶顯示產業是資本和技術雙密集的產業,沒有核心技術不行,自己掌握技術,自己學會創新才是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強大的規模集群效應才能給企業帶來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提升。國內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和國外相比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規模、集中度和產業鏈配套方面差距較大。然而,立足中國這個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如果我國企業可以利用行業規律,堅持自主創新和自主技術研發,抓住時機增長規模,我國液晶顯示產業就有望趕超世界領先水平,并在AM-OLED等下一代顯示技術上占據戰略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