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等離子電視的發展“舉步維艱”。據市場研究公司中怡康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等離子電視銷量僅161萬臺,不到液晶電視銷量的5%。
液晶電視銷量是等離子21倍
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總監彭煜介紹,2004年我國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年銷售額均在50萬-60萬臺,但此后液晶電視銷量一路上揚。至2010年液晶電視銷量已達到3451萬臺,而等離子電視的銷量只有161萬臺。
據蘇寧提供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等離子電視的銷售比例占液晶電視的比例在5%。北京國美春節期間銷售的等離子電視占液晶電視的5%左右。
決策失誤是主因
彭煜認為,等離子的步步倒退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市場策略錯誤,等離子一開始主打大屏幕市場,尺寸在42寸以上,售價很高,在3萬元以上。而液晶電視從小屏幕市場做起,價格老百姓能夠接受。”
其次,等離子陣營相對保守,技術掌握在個別企業手里,而液晶電視陣營相對開放,結果很多企業都跑到液晶電視陣營里了。
如今國內中的等離子電視只有兩三個品牌,外資品牌有松下、三星,國產品牌有長虹、海信。國美相關人士稱,掌握核心技術的松下等外資企業對國產品牌不提供技術支持。
另外,等離子屏的生產企業少,導致等離子屏緊缺,價格居高不下。
3D稻草?
值得一提的是,有電視廠商也準備推出3D等離子電視,希望能實現“咸魚翻身”。三星中國彩電負責人表示,三星公司本月底將在中國推出兩款3D等離子電視新品。
三星中國總部彩電營銷課課長表示,新品在3D畫質顯示和畫面效果方面均得到了提升。
業內專家劉步塵認為,3D對于液晶和等離子機會是均等的,并沒有特別眷顧等離子。彭煜和劉步塵均認為,等離子電視雖逐步邊緣化,但幾年內仍不會退出市場。“仍有廠家堅持生產,市場仍有小部分需求。但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