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0年,平板電視從嶄露頭角到人人皆知,從高端奢侈品到大眾普及家電產品,已經經歷了十個不平凡的年頭,回顧整個平板電視十年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稱之為輝煌十年,或者叫黃金十年,每一年都有一個印記深深的留在平板電視的發展史上。
據投影時代了解,十年來(2001-2010),中國平板電視產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十年來,政府、協會、企業齊心協力,摸索出一條擁有中國特色的平板電視發展之路;十年來,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個經典永恒、值得銘記的瞬間。
而在2011年年初,隨著平板電視的加速發展,投影時代網也特別回顧了一番平板電視近十年來每年在銷量上不斷刷新紀錄的一些重大變化,希望大家能對平板電視的發展軌跡有一個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在消費者的印象中,對平板電視的認識可以追溯到2001年。據筆者多方面了解,雖然當時推出平板電視的廠商并不多,其產品也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但是平板電視時尚超薄的外觀以及獨具個性的出色表現,在當時剛剛進入市場,就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在2001年彩電市場,平板電視占有率不高,主要還是背投和CRT為主,背投彩電市場占有率高達18.5%,在當時力推背投的有TCL、長虹、東芝、索尼等主流品牌。據相關數據顯示,2001年背投電視已經達到35萬臺。由此我們不難看出,2001年平板電視還剛剛處于起步狀態,市面上仍然以CRT和背投電視為主。
進入2002年,平板電視隨著海信首批42英寸16:9數字等離子電視的成功下線,拉開了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化的序幕。據了解,2002年全球等離子電視的年產量達到了50萬臺,全球銷售平板電視銷量已達到了200萬臺。
2003年,平板電視開始進入增長期,國內知名彩電企業廈華率先推廣等離子電視,提出平板電視的概念后,彩電市場開始刮起了平板電視風暴,平板電視被各級市場的消費者逐步了解和認同,市場銷量也逐漸攀升。
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全球平板電視銷量為123萬臺,增長了約2.5倍。國內平板電視銷量約為15萬臺左右。但是背投作為主力軍,銷量占據了110萬臺的銷量。
隨著平板電視市場的逐步擴大,在經歷了2001年-2003年的深入研發和市場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據GfK的零售監測顯示,2004年全國等離子電視的零售量達到了15.8萬輛,零售銷售額達45.30億元,比2003年的銷售額高達198百分之增加,銷售額高達118百分之增加。而2004年中國平板彩電總銷量達到了36萬臺。
在2004年末期,平板電視在國內幾個主要大城市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傳統CRT(模擬)彩電,2004年也被稱為中國平板電視元年。
2005年,平板電視開始正式進入快速增長期,合資品牌三星、索尼、夏普、松下、LG、飛利浦等,以及國內彩電廠商TCL、康佳、長虹、廈華、海信、海爾、夏新等,都開始向平板電視市場發動攻勢,并推出了多款平板電視,其出產量全面超過了CRT。
據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全年平板電視超過了188萬臺。回顧2005年上半年平板電視市場角逐,企業產品之間的競爭呈現出兩大特點:一、企業產品線更加豐富:液晶從14寸到42寸全面應市。二、為了實現技術上的差異化,各企業對產品功能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622.08萬像素的產品、無線連接的網絡功能、與多媒體連接的USB接口功能等。
另外,隨著05年液晶電視面板技術的成熟以及整機成本價格的下降,使得平板電視銷量開始急劇上漲,當時高達萬元以上的32英寸液晶電視價格開始下調,其尺寸產品也成為了眾多高薪家庭的首選。
經過05年平板電視的快速增長,2006年國內平板電視市場規模已經超過370萬臺,增長率達到120%。2006年液晶電視對等離子電視的強勢將更加明顯,06年液晶電視市場增長率為202.8%,等離子電視市場增長率為75.7%,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的需求規模之比接近8:2。
2006年平板電視增長速度加快,一方面是參與液晶彩電市場競爭的國內外品牌增加到了31個,遠遠高于CRT的20個品牌規模,同時一些傳統PC企業利用技術、上游資源優勢也加入了液晶市場的競爭,并且在一些局部市場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如清華同方、明基、優派等企業。
整體來看,05年、06年平板電視的快速發展,不僅在銷量上實現了大飛躍,同時平板顯示技術也在進一步的提升,已經完全進入成熟時期。
在經歷了連續幾年高速增長之后,國內城市平板電視市場需求已達到一定規模,2007年國內市場全年需求達到了750萬臺,占城市彩電市場需求的40%,其中液晶電視需求量增幅明顯,等離子電視需求平穩。
從相關報告數據了解到,2007年國內平板電視需求增長的部分主要來自于二、三級城市市場,彩電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為渠道力的競爭。由于渠道分散,外資品牌無法全面到達,利于國內品牌實現規模突破。
進入2008年,隨著奧運會在北京的舉辦,在高清奧運、數字電視相關政策出臺及假期改革因素的推動下,整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市場表現十分突出,連續四個季度呈現平穩增長,實現全年無淡季的局面,全年國內平板電視需求量達1350萬臺,其中液晶電視1200萬臺,等離子電視150萬臺。全年市場份額依然是國產品牌領先,海信、TCL、長虹、創維、康佳等占比55%,外資品牌中夏普、三星、索尼市場表現突出。
奧運會首次在中國全程采用高清轉播,讓中國數字電視產業步入快行道,消費市場全高清電視需求量增勢明顯。在產品技術水平革新及奧運大環境的雙重影響下,購買高清平板電視需求06年為18.7%,到08年突破到75%。全高清引領平板電視消費潮流。全高清平板電視體現了彩電產品的最高技術水平,實現了1920×1080高品質的顯示屏與驅動電路等使平板電視達到最佳顯像清晰度。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在奧運會全程高清賽事轉播中的應用,特別是在八大奧運城市的相繼開通地面數字高清數字電視信號的帶動下,市場熱度持續升溫,東芝、LG、長虹等品牌也相繼推出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產品,08年數字電視一體機產品在全國范圍內銷量已過萬臺。當時,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在我國尚屬于新興產品,高清奧運的歷史發展機遇為市場創造了良好的開局。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08年在北京奧運會的帶動下,平板電視已經進入全高清時期,而且銷量的猛增,也加劇了平板電視快速普及的步伐。
2009年可謂是中國彩電市場跌宕起伏的一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彩電行業面臨上游資源短缺、需求放緩、內外銷低迷等一系列的挑戰。就在整個行業遭遇發展瓶頸的時候,借助中國政府先后出臺的一系列經濟拉動政策,彩電行業得以沖破困境,在2009年重新揚帆起航。
據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彩電零售市場整體規模3430萬臺,同比去年規模下降3.7%;其中液晶電視全年零售量2325萬臺,年度增幅98%;等離子電視172萬臺(年度增幅5%);CRT電視934萬臺(年度降幅-58%)。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平板電視規模的迅速增長,其年度銷售比重達到73%,較08年比重翻番。
2009年,政府為實現“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的總體目標,先后出臺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多項擴內需、促發展的惠民政策,以應對金融危機對行業的影響。據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2009年,家電下鄉的彩電銷量為717.46萬臺,銷售額128.31億元,占彩電銷售總額的21%。
總體上看,惠民政策的實施對彩電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不但對農村三四級的市場開拓作出了巨大貢獻,還減少了金融危機對電子制造業的影響,促進國內彩電企業的市場滲透,提升了本土競爭力。
另外,2009年,LED背光源液晶電視迎來了它的“元年”,它的出現以滿足節能、輕便、清晰度等多方面的消費訴求。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展上,很多企業在LED背光源液晶電視的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使體積更加輕薄、畫質更加逼真、外觀更加優美。2009年國內彩電企業已經在積極布局LED背光源,形成了較完善的產品線,并且已經取得了市場的領先地位,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底LED液晶市場規模占整體液晶比重已接近5%,增長的趨勢顯而易見。
進入2010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將進一步放量增長。具體表現為:市場方面,規模將增長到3500萬臺以上,增幅超過30%;產品方面,LED(發光二極管)、互聯網電視將成為消費主流,3D立體電視也嶄露頭角;渠道方面,在一、二級城市市場日趨飽和的基礎上,政策助平板電視在三、四級市場開始普及;標準方面,圍繞節能環保、版權保護、自主創新三大熱點展開,成為實現平板電視從大到強轉變的有力保障。
從平板電視十年來在銷量上的不斷遞增的數量,不難看出,平板電視的發展速度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2011年平板電視銷量也將進一步增大,值得期待。
平板電視銷量圖表(200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