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平板彩電產業的加速發展,目前平板電視已經步入到了一個非常鼎盛成熟的時期。而近幾年平板電視保持著飛速發展的勢態,與其平板電視顯示技術是分不開的。眾多彩電廠商為了在行業內占據一定的話語權,不惜重金研發各種新技術、新功能,而這些新技術、新功能的誕生,也全面推動了平板電視的快速發展。毫無疑問,平板電視顯示技術成為了其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為此,在平板電視經歷了十年左右時間的發展,我們不妨一起來回顧一下,平板電視顯示技術的發展歷程。
等離子電視是最先讓人們所熟知的平板電視產品。據了解,作為在21世紀仍被廣泛使用的主流平板顯示技術之一,等離子技術其實已經走過了80多年的歷程。而全球第一臺42英寸,分辨率為852×480、色彩顯示能力達到1677萬色的大型全彩色寬屏等離子電視在1996年被飛利浦成功開發出來,這也使等離子電視具備真正進入家庭的能力。
在隨后的日子里,日本的三菱、松下、NEC、先鋒和WHK等眾多公司都先后推出了各自研制的等離子顯示裝置。近年來,韓國的LG、三星公司以及我國臺灣省的中華映管等公司也都具備了等離子面板的生產技術,等離子電視和等離子顯示器產品也迎來了歷史上的最繁榮時期。
在等離子市場,松下作為行業領域的龍頭老大,在等離子領域占有率高達四成,成為等離子行業中名副其實的老大。松下的產品線也從最初的26寸,發展到目前的覆蓋37寸-150寸,幾十個產品型號。除了普通的家用等離子電視,松下目前還擁有專業的等離子監視器、工程用等離子屏等產品線。
另外,在等離子電視領域,先鋒作為當時的主流等離子廠商之一,雖然落后于富士通,但是和松下進入等離子業務的時間非常接近。相比于松下第一款26寸的等離子機型,先鋒的起點非常高,他們的第一款產品就是一臺50寸的產品,在1997年推出的時候讓整個業界都感到了巨大的震動。
不過由于先鋒等離子電視定位太高,一直以來走的都是高質高價高附加值的策略,在09年宣布放棄等離子業務。
在國產等離子電視市場,長虹是我國少數幾個掌握了等離子產業核心知識產權的廠商,也是全球等離子行業的后來者之一。雖然進入較晚,但是快速的發展,也令其成為了當前的龍頭企業之一。海信、海爾、廈華等國產彩電廠商由于等離子市場的不景氣,先后退出了市場。
從技術特色方面來看,等離子作為一項高端顯示技術,由于等離子是主動發光,因此它不存在視角問題,在任何環境燈光下,任何位置都可觀賞到最佳畫質。而且等離子不會像液晶、投影、CRT那樣出現暗角或者曲面,整個顯示區域都能達到極高的一致性和均勻性。
等離子電視機主動發光、屏幕的亮度隨平均圖像電平(APL)的變化而變化,APL高時顯示圖像亮,APL低時顯示圖像較暗,因此對比度高,圖像層次感強,清晰度高,顯示圖像鮮艷、明亮、柔和、自然。
相比笨重的CRT電視,等離子的厚度可以做的比較小,等離子的原理和結構決定了等離子在大尺寸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而且等離子面板本身結構比液晶簡單,不需要額外的背光源系統,更有利于實現超薄化。
另外,由于等離子是通過激發熒光粉發光,因此它在換面切換時會存在一定的余輝效應,符合人眼對運動影像的心理感知。因此等離子在表現動態影像時的效果接近CRT電視,具有動態清晰度高的優勢。
同時,等離子作為項新顯示技術,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由于受顯示技術因素的影響,它在小尺寸方面不具備優勢,這使得它丟失了很多市場份額,普及受到制約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等離子電視在長時間顯示靜止畫面的情況下,畫面易生殘影。這是初期等離子產品中比較常見的一個難題。也在等離子的發展初期布下了不利于口碑的不利因素。
再次就是早期的等離子工作時的熱量比較高,本身的發光效率、耗電量比較高,使得后期等離子的關注度逐步下降。
為了解決的等離子電視耗電量高、尺寸不能做小以及易產生殘影等方面的不利因素,長虹、松下作為等離子電視的力推廠商,研發各種新技術來彌補等離子電視的先天不足。
在早期,長虹推出了量子芯技術,長虹“量子芯”技術的推出,可以說是將平板電視的畫質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因此成為了我國國內唯一一家在電視核心芯片領域擁有頂級技術的家電品牌;曾被譽為“平板電視技術革命者”,量子芯的最大亮點主要表現在其對電視信號的極速處理方面:擁有千億次/秒的圖象處理速度,這個速度相當于銀河二代計算機,是普通平板芯片運算速度的近百倍。正是這樣的超級處理速度使量子芯能對海量信息進行超速處理,使采用了“量子芯”的長虹平板電視在五大層面得到迅速提升,細節輪廓明晰化、五區分色細膩化、細節色彩自然化、暗景對比協調化等。
針對于等離子電視的缺陷,松下則在面板技術上下足功夫,推出了NeoPDP面板技術,其技術是松下獨家研發的,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提高面板發光效率的同時還更加節能,新一代松下等離子電視全部采用了NeoPDP面板,大幅提升了畫面亮度,使色彩更鮮艷,同時降低了電力消耗。和前代PDP面板相比,在發光氣體和熒光體上做出了改變,同時擴大了電極的放電面積。
目前,在等離子電視領域,長虹、松下具備了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優勢,而隨著近年來,等離子電視在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以及價格的快速下調,等離子市場已經慢慢恢復到當年的巔峰時期。
液晶電視技術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項尖端技術。由于其技術在尺寸上的豐富性,從小到指甲蓋大小的顯示器,大到180寸以上的大型平板顯示設備,液晶都能輕松實現,在這個領域遠遠超過了等離子技術。雖然在2001年-2004年期間,由于液晶電視整機成本過高,多數廠商更加青睞等離子電視市場,但是隨著后期技術的不斷提升和成本的有效控制,開始逐步成為市場主流。
自2005年開始,液晶電視憑借著出色的優勢,開始大規模進入市場,并力壓等離子電視,成為彩電市場的核心主力。而國內外眾多彩電廠商也開始傾向于液晶電視的研發和生產。
06年液晶顯示技術全面提升
進入2006年,隨著液晶電視市場空間的逐步擴大,加上新興行業應用市場逐漸顯露,這種巨大的商機不僅吸引了傳統CRT電視企業進入液晶電視領域,同時也促使明基、優派、同方這些IT廠商加入。
在2006年平板電視領域,各平板電視新技術,獨特的圖像處理技術,都開始在平板電視市場上頻頻出現。首先是夏新“雙核芯”技術,雙核芯技術可以說是夏新在液晶電視行業內的一次技術突破,其技術不僅具有快速穩定的信號識別能力,同時還能滿足海量信息處理。其次就是TCL DDHD二代數字動態全高清芯片,擁有ACM/ACC亮彩專利技術,可針對各種信號進行高度智能的檢測,自動將色彩飽和度和亮度美化到最符合人眼審美觀的數值。
另外,還有創維“屏變”技術、廈華“微晶神畫”以及飛利浦“流光溢彩”技術等,其中創維“屏變”技術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液晶電視的眩光污染問題;廈華“微晶神畫”通過放大處理,增加畫面上有效像素點的數量,逐點優化、修復并改善圖像信號,使顏色邊緣更加干凈利落,讓畫面的層次感豐富、景深感增加;飛利浦“流光溢彩”技術配合散發出不同色彩的光線,突破屏幕邊框的限制,從而在視覺上將畫面延伸至最大,就像面對著影院里的超大屏幕,讓在居室中也體驗到影院般的視覺沖擊。這些技術的誕生,使得06年平板電視在技術領域邁向了新的臺階。
07年液晶顯示技術大放異彩
2007年是中國液晶電視市場高速發展的一年,當CRT電視、背投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都出現負增長時,液晶電視獨領風騷,產量和銷量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并成長為彩電行業頗具潛力的中堅力量。而液晶電視的快速增長,與其各種尖端顯示技術是分不開的。
首先是TCL針對液晶電視推出的自然光技術。與傳統液晶電視相比,該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平板電視能耗偏高的問題,在大幅提升畫質的基礎上,可以讓液晶電視能耗降低超過50%。其次是120Hz高刷新率的誕生,以前普通的液晶電視刷新率為60Hz,即每秒刷新60次。這樣的刷新率用在靜態顯示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用在運動畫面就會導致畫面不連貫,出現拖影(尾)。所以,電視機廠商推出了刷新率高達120Hz的液晶電視,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就是10bit液晶面板驅動技術,液晶電視采用了10bit面板驅動技術后,就會擁有2的10次方即1024級灰階顯示能力,通過RGB三原色的混色,最終可以實現10.7億色的色彩輸出能力。和普通8bit的液晶面板相比,整整提高了64倍!07年這幾項尖端顯示技術解決了液晶電視拖尾、色彩方面的不足,讓液晶電視真正走進了成熟時期。
08年液晶顯示技術進入全高清時代
2008年,經過幾年行業的飛速發展,消費者對于液晶電視的了解也逐步加深,不僅僅是簡單的對電視附加功能的關注,更多的又回到了能親身感受到最原始的畫質視覺上的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資品牌借助產業鏈和品牌優勢在市場優勢凸顯;國內電視整機廠商在液晶電視領域都投下重本,也大力發展特色新技術和進行核心技術的突破,包括“數字電視一體機”、“數字高清”、“開建液晶模組”,在以技術和產品搶占市場之余,同時通過推廣自己的技術和進軍上游產業鏈來建立有利的品牌形象和產品優勢。
在技術運用方面,2008年全高清開始全面進入消費者的視野,市面上大部分在售液晶電視分辨率都達到了全高清標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許多電視機上都有的“FULLHD1080P”的標志,這些表明該款電視機擁有1920×1080的物理分辨率,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高清電視(HDTV)標準中最高檔次的一種分辨率規格。
除此之外,在08年,廈華推出了HQV影像技術,HQV(Holly-woodQualityVideo)視頻處理技術,它集隔行、降噪、銳化和標清信號到高清縮放等卓越技術于一身,全方位還原逼真的視覺影像,達到可與電影膠片成像處理相媲美的程度。
LED背光源液晶電視誕生,在08年中旬,海信首款LED電視的亮相,海信超薄LED液晶電視外觀時尚,整機厚度只有55mm,僅有普通液晶電視的一半,是08年全球已上市的LED液晶電視中最薄的產品。雖然當時國外品牌中的三星,索尼、夏普、LG、奇美等電視整機廠商也早已開發LED液晶電視,但并未在市場上出售。
09年液晶顯示技術進入超薄3D時代
2009年,液晶電視開始持續發力,超薄的LED液晶電視開始全面進入市場,傳統的CCFL液晶電視開始淘汰。而在09年,等離子電視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市場。
在2009年液晶顯示技術領域,索尼率先推出了四倍速驅動技術,中國內地的電視采用PAL制式(50Hz),四倍速驅動技術能夠根據輸入信號,在相鄰兩幀原有畫面中創造并插入3幀新畫面,使畫面播放頻率達到200Hz。在觀看快速移動的動作場景時,畫面更清晰、更流暢。
另外,在09年末期,3D顯示技術開始悄然進入消費者的視線中,隨著首部3D電影《阿凡達》的熱映,3D電視開始火爆起來,而在09年,以三星、LG為代表的彩電巨頭的帶動下,眾多彩電廠商都加入到了3D電視的生產和銷售中。而09年也成為3D電視的萌芽期。
2010年液晶顯示技術進入平穩期
進入2010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中最為矚目的即為LED背光液晶電視,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到年末已經同傳統CCFL背光產品分庭抗禮,成為市場的絕對主流。另外,能效標準的實施也推動了中國液晶電視產業向綠色節能方向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更為節能的LED背光產品的普及。
從技術層面來看,在2010年,康佳推出的第二代色輪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液晶電視的色彩表現。第二代色輪技術是由紅、綠、藍、白等分色濾光片的組合,可將透過的白光進行分色,并通過高速馬達使其轉動,然后順序分出不同單色光于指定的光路上,最后經由其它光機元件合成并投射出全彩影像。
夏普四色技術也是2010年液晶顯示技術的一大亮點,夏普全新的四色技術就是在原有的紅、綠、藍三原色基礎上再加入了一個全新的黃色,從而得到更加真實自然的畫面。與普通的三原色液晶面板相比,加入夏普四色技術的超晶面板可以為用戶省去傳統三原色液晶電視通過紅、綠混合搭配而成的偽黃色煩惱,這樣一來既可以突出畫面色彩的精確表現力,同時也能為用戶提供真實的影像畫面。
此外,3D顯示技術在2010年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其中以主動式3D為主的顯示技術成為了眾多彩電廠商力推的重點,主動快門式3D技術在色彩、畫面臨場感方面,都達到很高的需求。
從近幾年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來看,每一年液晶顯示技術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在色彩顯示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最尖端時期。而筆者認為,隨著未來幾年液晶電視的快速發展,各種顯示新技術還將出現,值得我們期待。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LD)。因為具備輕薄、省電等特性,因此從2003年開始,這種顯示設備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對于同屬數碼類產品的DC與手機,此前只是在一些展會上展示過采用OLED屏幕的工程樣品,還并未走入實際應用的階段。
目前在OLED的二大技術體系中,低分子OLED技術為日本掌握,而高分子的PLEDLG手機的所謂OEL就是這個體系,技術及專利則由英國的科技公司CDT掌握,兩者相比PLED產品的彩色化上仍有困難。而低分子OLED則較易彩色化,不久前三星就發布了65530色的手機用OLED。
不過,雖然將來技術更優秀的OLED會取代TFT等LCD,但有機發光顯示技術還存在使用壽命短、屏幕大型化難等缺陷。目前在電視領域采用OLED產品并不多見,只是在一些消費電子展商,能見到OLED電視的身影。
在電視領域的應用,索尼在2007年12月在日本市場推出了售價1800美元的11英寸OLED電視機,首先進入了這個市場。包括三星、LG、東芝和松下在內的一些廠商在2009年進入這個市場。
OLED電視具有諸多優勢,包括:主動發光、低溫、低功耗、極速響應、色彩純度高、超薄。因此為整個平板行業寄希望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接班人。業內眾多專家認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電視,也是液晶的終結者。
目前全球的OLED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市面上唯一可以買到的產業也只有索尼的一款11寸迷你電視而已。不過就算是這款屏幕面積超小的機型,已經表現出了可以秒殺等離子的色彩表現和對比度效果,可以說等離子的傳統優勢在OLED面前變得一文不名。
業界目前普遍預測到2013年將是OLED電視大規模上市的日期,因此可以預料屆時等離子技術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