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將成為未來三網融合中終端設備的競爭焦點。因此,無論是廣電還是電信,誰能占據智能電視先機,誰就將在三網融合中取得絕對領先優勢。從這點上來看,電信陣營已經走在了前列,基于開放技術的電信陣營與智能電視倡導的開放平臺不謀而合,而廣電體系則因自身的技術封閉與智能電視平臺越來越遠,在開放的智能電視平臺漸成主流之際,廣電系統卻備受沖擊。
智能電視平臺基于開放的技術,旨在信息互聯、技術共享,實行完全的軟硬件分離模式,任何程序開發商甚至個人都可以在開放的平臺上進行各種應用的開發,而用戶可根據自身需要隨意安裝卸載由第三方軟件開發商提供的應用程序,提供商的身份從單獨的硬件提供商逐漸向著終端與應用并重的內容提供商的方向發展。這對于大幅提高運營商的運營收入,增大產品附加值,提升服務質量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由于廣電數字電視領域自創始之初就采用了封閉的技術系統,特別是嚴格封閉的CA技術,實行嚴重的軟硬件捆綁,對機頂盒軟硬件的開發生產采取嚴格的封閉監控措施,盡量減少對CA相關技術接觸的人員,導致數字電視技術工程師不多,技術發展緩慢。于是封閉技術體系的廣電行業與開放的IT行業、軟件行業、互聯網行業、通信行業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同時,作為我國最具優勢的電視機產業,電視機廠商本來與廣電系統有著天然的依附關系,卻因為在開放技術條件下研發的網絡電視、智能電視均難以支持廣電封閉的加密數字電視,也讓廣電逐漸失去了這個最有力的支持,廣電系統在封閉技術體系下的數字化,將難以離開機頂盒。同時,廣電封閉的市場,讓電視機廠家無法參與廣電的數字化,廣電每家只能提供一臺機頂盒,導致第二電視終端市場萎縮,電視機銷量下降。發展智能電視,通過互聯網的IPTV或網絡電視業務,可以重新打開第二終端電視機的市場。
隨著三網融合政策的開放,帶寬的增加,廣電如果不能將自己的數字電視業務加載到智能電視上,作為第一終端的數字電視,將很可能逐步被IPTV或互聯網電視所取代。因此,封閉式的發展將會斷送廣電網絡運營商的命運。
但是,廣電市場的封閉,既有政策原因,也有技術原因。在政策方面,我國廣電允許四級辦臺,分散經營,廣電傳輸業務的政策保護,導致了眾多各自分散獨立的有線網絡,這就給多種封閉的技術標準提供了市場,致使全國技術標準無法統一,造成了嚴重的低水平混亂。在技術方面,我國數字電視技術標準來源于歐洲的DVB標準,但由于數字電視起初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嵌入式系統,DVB標準中沒有對關鍵的加密和中間件技術標準進行詳細的規范,因此,定義私有CA接口規范的歐洲CA公司伴隨著DVB向全世界的推廣,把自己私有的CA規范推向了全世界,但由政府和行業協會主導,強行統一CA接口規范的日本是一個例外。日本也因此避免了機頂盒標準的混亂,普及數字電視很快跨入了依靠一體機的理想狀態。
現在的電視技術早已進入數字時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采用高度發達的數字技術的電視機卻不能加載數字電視功能。可以想象,再過3-5年,當智能電視在中國的擁有量超過一億臺之后,不論廣電還是電信,誰能在智能電視上加載自己的業務,誰就能贏得市場。
毫不夸張地說,能否踏上智能電視帶來的這班通向三網融合的直通車,決定了廣電網絡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