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未來顯示技術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快速突破;計劃先行,整體推動。
顯示技術的發展總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曾經壟斷顯示產業60~70年的CRT(顯像管)主導階段,該技術從2002年開始失去了壟斷地位。第二階段是2002年之后,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器)逐步成為顯示產業的主宰,2007年全球平板顯示(FPD)產業總產值突破了千億美元。第三階段是近年來,OLED(有機發光顯示)等新興顯示技術發展迅速。根據DS預測,全球顯示產品市場從2010年起將超過年度千億美元水平,成為典型的信息時代的“戰略支柱產業”之一。而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強化這種戰略支柱作用。
各種顯示技術各具特色
未來顯示技術主要包括:OLED技術、激光顯示技術、3D技術、觸摸屏技術、電子紙技術以及FED(場發射顯示器)技術等。
OLED是利用有機發光材料和有機半導體傳輸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發光的技術。具有全固態、主動發光、響應時間短、可實現柔性顯示等優點,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一代顯示技術。根據驅動方式的不同,OLED可以分為PMOLED(被動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和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兩大類。 OLED技術主要技術瓶頸包括:TFT背板技術,技術瓶頸是大型化;有機EL成膜技術,成膜工藝復雜、精度不高、大面積成膜;OLED器件,增加OLED 的亮度、提高器件壽命和穩定性;有機材料,目前磷光材料的穩定性等性能較差。
激光顯示技術具有色域空間大、色彩豐富、光能利用率高、維護費用低、環保節能等特點,主要應用于公共信息大屏幕、電影院、工程項目屏;家庭影院和電視;計算機顯示屏和游戲機;便攜式顯示,如手機投影儀等。激光顯示發展的技術瓶頸是價格昂貴,此外,產業鏈核心元器件的產業規模與能力不足,技術發展趨勢有兩方面:第一,低成本、高性能、標準化;第二,實現激光電視產業的結構創新,建立大規模產業群和產業鏈。
電子紙是人們早在數十年前就夢想實現的技術。理想中的電子紙是一種超薄、超輕的顯示屏,表面看起來與普通紙張十分相似,可以像紙張一樣被折迭卷起,內容可以反復更新。該技術屬于超低耗電的顯示技術。既具備紙的優點,又具備液晶顯示器不斷刷新顯示內容的優點,且耗電量低,電子紙的用途相當廣泛。電子紙主要技術瓶頸包括:響應速度、觸感、書寫等方面應用功能尚待完善;彩色化;柔性化等。
突出重點整體推動
通過綜合技術發展能力比較和市場引力比較,可以發現,我國在未來顯示技術上具有不同的技術基礎和市場機會。在綜合兩類指數水平的基礎上,根據指數水平的不同組合,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類別大致可分為:A—優先發展類、B—戰略關注類、C—產業化類。優先發展類技術主要指OLED技術。該類技術的主要特征是全球對該類技術的發展程度較高,我國也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同時,該技術又具有較好的顧客認同和市場期待。戰略關注類技術主要指激光顯示技術。其主要特征是,市場引力指數和技術能力指數均低于優先類技術和產業化技術,但這些技術的市場引力指數又高于技術發展能力指數,表明這些技術在我國同樣存在市場基礎。而技術本身并不具備比較優勢,因此,需要采取特別有針對性的宏微觀措施,來推動該類顯示技術的發展。產業化類技術包括3D技術、觸摸屏技術和電子紙技術,其主要特征是,市場引力指數水平高于其技術發展能力指數水平,也就是說,在我國,該類技術具有較高的市場機會,但相比優先發展技術 (OLED),該類技術的發展基礎還有存在一定不足或缺陷。
根據國內外技術發展現狀,產業化過程的資源要求以及先行國家的發展經驗,建議我國發展未來顯示技術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快速突破,以全產業優化為發展目標;計劃先行,整體推動。
總體而言,建議技術發展以OLED有源大尺寸技術為重點,產業發展以強化TFT-LCD向綠色低成本發展,激光電視以低成本為核心,首先從家庭影院突破發展市場,立體顯示和電子書應該立足裸眼真三維顯示技術和全彩色、柔性顯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