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中國彩電市場顯赫一時的東芝,近幾年卻越來邊緣化。2010年中國市場彩電銷量達3500萬臺,而東芝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卻不到50萬臺,市場份額跌出10名以外,淪為三線品牌。近日,東芝在中國市場動作不斷,推出2011年液晶電視新品、發布56寸裸眼3D電視、成立中國彩電事業部……試圖挽回在中國市場的頹勢。
7月14日,東芝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在中國市場推出了2011年度REGZA旗下6大系列共計14款液晶電視新品,并展出56寸裸眼3D電視,并成立獨立的中國事業部,以提高中國市場銷量。東芝數字產品及服務公司總裁大角正明還預計,2011年東芝液晶電視在中國銷量將達200萬臺。
裸眼3D技術不成熟 押寶裸眼3D恐失敗
在這次發布會上上,東芝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全球首款56寸裸眼3D液晶電視,并預計年底將正式登陸賣場。該產品應用了東芝特有的完整成像技術,向不同位置和角度的觀眾同時放映出復數影像,使得觀眾無需佩戴特殊眼鏡就可以在左右眼中分別看到不同的畫面,并在大腦中形成立體影像。
東芝56寸裸眼3D電視
東芝對推出裸眼3D產品非常熱衷,早在2010年底,東芝就推出了12英寸和20英寸的兩款小尺寸的裸眼3D電視機,并預計上市一個月內,兩款產品的銷量都將達到1000臺。然而據統計,兩款產品中20寸裸眼3D電視實際銷量僅500臺,12寸產品銷量更低。
當時東芝方面回應,上市的兩款裸眼3D電視銷量未達到預期,主要是因為尺寸太小,公司將推出更大屏幕的裸眼3D電視以吸引消費者。東芝推裸眼3D電視充滿信息,希望借助這一產品來實現盈利,但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導致市場需求遠低于預期。
有專家表示,裸眼3D電視目前許多關鍵技術遠未成熟,相關國際技術標準也尚未制定,價格方面也貴得嚇人,同時還要面臨立體片源問題,很明顯裸眼3D電視還不具備普及條件。完美的裸眼3D電視機要真正走入家庭,目前來看至少還需要7-9年。
大多數廠商也認為,從成本和價格角度看,裸眼3D電視尺寸越大成本越高,而且成本是呈幾何級數增長:一是采用裸眼3D技術的顯示器必須是工業顯示器,制作工藝與普通的液晶顯示器有很大區別;二是3D電視的貼膜雖然制造容易,但要保證“點對點”對應貼膜卻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題。
在內容方面,裸眼3D電視片源也遠比快門式3D和偏光式3D片源更難制作,首先是制作費非常高,由于要讓不同視角的觀眾都看到立體圖像,裸眼3D圖像1幀畫面的成本至少是普通圖像的8倍。另外,裸眼3D圖像的數據量是普通圖像的數倍,其對存儲設備和傳輸設備的要求也相當高。
總的來說,裸眼3D電視確實比當前的眼睛式3D電視更有魅力,是未來3D電視的發展方向。但受制于技術成本等因素,目前裸眼3D技術更多的還是用于商用領域,要指望裸眼3D電視在近兩年實現放量增長,卻無疑于癡人說夢。在裸眼3D電視各方面均不成熟的環境下,東芝押寶裸眼3D電視,結局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