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彌漫的彩電行業一直是各路廠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舞臺,然而最終折桂者無一不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2011年上半年,隨著中國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D等離子顯示屏生產線在長虹旗下正式投入運轉,一條貫穿產業上下游,集中面板生產、模組生產及整機生產制造等多方面資源的等離子集群已經初見規模。
在3D時代的利好推動下,長虹通過自主創新讓國產等離子告別了昔日的缺屏之痛,一直蟄伏許久的國產PDP陣營終于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春天。一些業內人士紛紛預測,在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后,國產PDP陣營或將重塑CRT時代的輝煌。
天時——等離子借3D東風崛起
彩電行業歷來就有“大看等離子,小看液晶”的說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突出了等離子技術在大尺寸顯示方面的優勢。然而由于液晶顯示在小尺寸面板方面優勢突出,因此在液晶電視主導的電視市場下,等離子電視的發展一度受到制約。而3D熱潮的來臨,讓國產等離子終于擁有了翻身的機會。
隨著3D市場的爆發,PDP在3D顯示方面獨特的優越性使其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在42寸以上,尤其是50寸以上規格,PDP具有相當的價格優勢,市場占比和盈利能力明顯優于同尺寸LCD產品。據預測,PDP未來3年將保持大于20%的增長速度,2011年增長速度將會超過LCD TV,到2014年,PDP的需求量將達到2600萬臺。
與國際PDP發展環境同步,近年來我國等離子電視增長也非常迅猛。奧維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等離子電視銷量為210萬臺,同比增長25%左右,而今年1-4月份等離子成長速度超過30%,而液晶電視同比增長只有6.6%。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產等離子企業當中,長虹等離子電視的表現成為了中國市場上的一個亮點。從2010年11月開始,長虹等離子電視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固保持在50%以上。2010年國內PDP市場增長迅速,長虹就出貨超過100萬臺,約占國內整體PDP市場份額的50%。
為何3D電視的興起對于等離子的影響如此巨大?彩電行業專家指出,一般來說,3D電視只有具備了超大的尺寸,用戶才能獲得更好的立體視覺效果,并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方面,等離子電視具有先天的技術優勢。
首先,等離子電視在大尺寸上一直高于液晶電視,目前等離子電視最大尺寸可以達到100英寸以上;其次,等離子在大尺寸面板顯示中節能效果更強、性價比更高;此外,與液晶電視相比,等離子電視可以使觀看者眼睛獲得更佳的舒適度。如在觀看3D電視時,帶上3D眼鏡會引起畫面亮度損失的情況,3D等離子電視則會將這種負面影響降到最弱,同時采用主動式發光的等離子3D電視也不會出現液晶電視那樣的“雙重影”現象。
除了技術方面的先天優勢,國家政府對于PDP項目的發展也是一路綠燈。據了解,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公布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9號令,即《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該目錄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對推動等離子顯示屏、有機發光二極管、3D顯示等新型平板顯示器件及關鍵部件產業優惠升級和加快發展做出了明確的政策支持要求。時隔不久,在5月中旬,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商務部三部委公布《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又再次對等離子顯示屏發展再次放出了政策支持信號。
市場需求和宏觀環境的雙重利好,使得等離子企業終于實現了全面回暖,除了長虹和松下等老牌等離子企業逐漸加快步伐外,很多一直不曾染指等離子或是已經淡出的彩電企業也紛紛投入等離子懷抱。
資料顯示,2011年4月25日,長虹3D等離子顯示屏正式下線;同年6月份,長虹已經實現了所有的等離子全部3D化;截止到7月,長虹3D顯示屏的銷量已經超過行業總銷量的30%。與長虹一樣,松下的新工廠就在上海啟動奠基儀式;而由日立出售的合肥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此外,三星、LG等韓國企業也嘗試在國內市場批量推廣等離子電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