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總裁劉軍在8月份的某發布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聯想已經計劃在今年11月推出旗下的智能電視產品。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聯想就已經與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簽署協議宣布聯手進軍互聯網電視行列。時隔半年后,聯想的智能電視終于有了確切消息。
無獨有偶,資深的蘋果分析師吉尼·姆斯特引述供應消息稱,蘋果正在研發電視,又一次讓所有眼光聚焦在了蘋果身上。蘋果的前任產品部門總裁也在受訪時表示,電視機的領域創新空間巨大,研發電視是蘋果當前必須要做的事情。
中外兩大“外行”巨頭的動作讓電視變成了香餑餑,只是此香餑餑是內外皆香呢還是徒有虛表?
聯想作為中國國內數一數二的IT硬件生產企業,在IT產品硬件方面的技術儲備毋庸置疑。為了使進軍電視界的路走的更順暢,聯想也是早做準備。與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的簽約就是在為電視內容做準備。有了硬件技術儲備和內容服務保證的雙保險之后,聯想進軍電視界看起來也是順其自然的。
另一國外巨頭蘋果作為目前風靡全球的數碼IT企業,在進軍電視方面,依舊延續著其獨特的創意。據傳,蘋果正在研究的電視可能是一臺大屏幕、集成互聯網和應用、基于iOS系統的智能電視。這臺電視可能只有兩條線纜:電源線和電視線纜。用戶打開這臺電視之后,只要輸入屬于自己的蘋果ID憑證后就可以進行觀看。這臺電視還有可能運行從游戲到FaceTime、Skype這樣的應用,它還可以使用有線電視提供商的互聯網服務作為Wi-Fi基站使用。據悉蘋果電視也將會通iphone一樣主打高端。
可以看到,為了順利進入電視界,不論是國內IT硬件巨頭聯想還是風靡全球的蘋果都做了相對充分的準備。可是足夠的前期準備就能保證諸如聯想和蘋果之類在電視界一馬平川嗎?當然不能。
先說兩家企業的優劣。
為順利進軍電視界,聯想早早的與內容服務商進行合作,試圖讓硬件與內容服務強強聯手達到效果最優化。聯想的相關人員對這一舉措也是非常有自信,直言聯想此舉能夠突破行業發展的一些壁壘并取得好的成績。不過該人員此種自信我們并不能認同。智能電視不是硬件與內容服務之間簡單的物理組合,而更多的是一種化學質變,讓優質的硬件與優秀的內容服務完美結合,從而帶給用戶良好的體驗,以此來贏得市場。
蘋果的前景則更值得擔憂。自2007年開始蘋果就陸續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但結果并不理想:蘋果的兩款智能電視遭到市場冷遇,幾乎被終端市場漠視。
也許是為了自我保護,蘋果的產品幾乎都用了自己獨有的系統并且幾乎不與其他系統軟件兼容。因此當蘋果要再次進軍電視界制造電視時就引起擔憂:用戶基本不會采用統一的網絡標準、系統標準,但想要用蘋果電視可能就必須服從蘋果的游戲規則。想必那時的電視用戶并不能像手機用戶這樣對蘋果“言聽計從”。
而聯想和蘋果都需要擔心的問題是:電視作為一個大家電品類,注定了用戶不會像換手機那樣頻繁的換電視。
這個時候上述兩家企業需要考慮的也許就變成升級問題了。目前的智能電視廠商都在積極的開發可以保證隨時升級的智能電視系統,而之前并沒有太多技術儲備的聯想和蘋果,能在硬件和內容服務兩方面都及時跟上腳步嗎?值得懷疑。
除了自身的缺陷,目前電視市場的整體環境也讓聯想和蘋果進軍電視界之路充滿了崎嶇和未知。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市場的電視消費需求持續呈現疲軟狀態,中國國內市場需求度也并無起色。雖然企業一直在努力,電視的市場需求度卻并沒有太大改善。今年以來電視出貨量一直沒有大起色,作為傳統的電視“列強”,日系電視企業在今年半年報時交出的成績單全部為負;另一體系韓資電視企業也未嘗到甜頭;國產電視也都處在掙扎的漩渦中。在此市場環境下,聯想和蘋果電視的短期境況幾乎都能預見。
另外,終端市場對智能電視的懷疑和接受度也注定了聯想和蘋果的智能電視不會走的很順利。
雖然今年以來中國的企業都在主推智能電視,可是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終端消費市場的反應并不是很強烈;智能電視自身的技術缺陷和使用限制也讓智能電視面臨很多困惑,正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的智能電視市場環境想必并沒有太大可能來確保聯想智能電視和蘋果智能電視快速融入市場。
做為最主要的家電產品,電視始終會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發展潛力,但并不代表它可以被無限開采。尤其是在多方條件都不成熟的前提下,非傳統電視企業想要來啃食這塊香餑餑,還需要做全方位的考量,而不是憑借在某一個領域的領先來試圖在電視界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