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是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9月20日下午,他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趕到江蘇昆山市參加一場關于有機發光顯示(OLED)技術和產業的研討會。
他告訴《科學時報》記者,自己對新興的OLED產業很感興趣,因此,他希望能從這次研討會上更多了解關于OLED的前沿信息,為進一步的投資打下基礎。
近年來,OLED在平板顯示產業逐漸嶄露頭角,市場前景廣闊,已成為國內外平板顯示領域的投資熱點。為此,方正證券邀請維信諾公司開設了這次特殊的“課程”。和小田一樣,還有20多位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基金經理也來到昆山參與了這次討論會。
最關心:核心技術
昆山維信諾公司總裁助理高裕弟博士是這堂課的講師之一。他1999年就開始從事OLED的技術研發工作,是維信諾技術團隊核心骨干之一。
據高裕弟介紹,2010年全球OLED顯示市場約10億美元,預計OLED在顯示領域的產值2018年將達230億美元!爸辽僭2015年之前,OLED市場都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據了解,OLED技術和產業發展可分為無源驅動OLED(PMOLED)和有源驅動OLED(AMOLED)兩個階段。PMOLED成本較低,比較適合中小尺寸顯示器件,而AMOLED因需要TFT背板技術,成本要高,但更適合大尺寸顯示器件。
目前, PMOLED技術日漸成熟,各大公司已經在AMOLED上開始了新的競爭。諾基亞、LG、三星已推出多款AMOLED屏手機。而早在2007年,索尼公司就推出第一款AMOLED電視,上市4000臺,每臺售價約2萬元人民幣。
“AMOLED良品率問題能否解決?”一名基金經理直言不諱地在高裕弟演講后問道。
低的良品率勢必導致產品的高成本。高裕弟稱,目前全球唯一實現AMOLED量產的韓國三星,其基于3.5代OLED生產線生產的4英寸左右面板良品率已經接近TFT-LCD同類產品的良率水平。
“維信諾現有技術距離大尺寸AMOLED大規模生產還有多久?”一位基金經理問道。
“維信諾計劃未來幾年投資多條4.5代以上的AMOLED生產線,其中第一條將在2013年投產。”高裕弟回答說。
最看好:應用領域
張德強是昆山維信諾公司負責市場營銷的副總裁,也是我國OLED領域的資深專家。
他的演講從一個未來小故事開始:一名自駕游愛好者周末開車前往郊外的旅行地,他打開一個控制按鈕,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立即出現了透明的GPS立體地圖,憑借它,他毫不費勁地到達了目的地。
“這就是OLED技術的未來應用之一!睆埖聫娬f。
目前,OLED屏已經應用于手機副屏、MP3、無線路由器及USB key等多種消費電子產品,這些產品讓使用者在室內外和各個角度都能看清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并且耗費較少的電。這一特性使帶有OLED屏的電子產品比目前廣泛使用LCD液晶屏的產品更“好用”。
一名基金經理向《科學時報》記者表示,未來OLED屏幕的價值還是要在更多的下游應用上體現,包括現在已經大規模進入市場的OLED手機顯示屏,以及追求畫質的電腦、電視顯示屏。
除了顯示,照明則是OLED技術的另一項重要應用。在維信諾公司的展廳里,記者看到一個如化妝鏡大小的OLED燈。據北京維信諾公司總經理嚴若媛介紹:“這是一個用OLED屏制作的書簽燈,是國際上為數不多的OLED照明產品之一,由于目前還在市場推廣初期,市場售價為500元人民幣。”
據記者了解,在照明方面,維信諾還推出了近距離照明、家庭照明等燈具,但目前價格相對昂貴。嚴若媛表示,“如果實現大規模生產,產品價格將大幅下降。”
據悉,維信諾將在2013年建成第一條OLED照明量產線,該量產線建成后,維信諾將成為國際上率先實現OLED照明產業化的企業之一。
最擔憂:替代液晶
其實,前來聽課的基金經理們大都對平板顯示產業非常熟悉,他們除了對OLED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外,也萌發出對目前已經成熟使用的液晶技術的擔憂。
“您認為,液晶會不會就此被OLED淘汰?”無論在正式的“課堂”上還是在茶歇和晚宴時,這個問題被一遍又一遍地向維信諾公司專業人員提出。
據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預測,2015 年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產值將達到1480 億美元,其中TFT-LCD液晶面板產值將達1337 億美元,占整個產業的91%。那么,OLED的出現,未來是否會改變這一格局?LCD是否會在短時間內被淘汰?
張德強說:“盡管OLED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但我們并不認為短時間內它就能取代LCD!彼J為,LCD和OLED未來十年都將以“共存”的狀態發展下去,正如當初CRT與LCD共存一樣。但隨著OLED成本的進一步降低,OLED所占市場的比例會增大。
同時,他認為,對于我國平板顯示行業,OLED的出現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
“TFT-LCD產業的發展經驗表明,一旦技術的產業化可行性得以證明,越早介入產業,越容易形成技術路線、標準鎖定,并擁有排他性的知識產權,從而占領價值鏈的高端位置!睆埖聫姀娬{。
但是,由于AMOLED產業投資需求較大,一條4.5代生產線的投資數十億、5.5代生產線的投資上百億,一般的風險投資并不適合作為AMOLED產業的主投方。
對此,嚴若媛認為:“具有上下游產業鏈背景的大型企業或具有長期投資計劃的私募基金可能更為適合這個行業。”